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西周灭之原因(西周灭亡的战役是什么)

西周灭亡的原因,战国竹简改写认知,难怪东周诸侯敢杀周天子

根据史记记载,周幽王荒淫无度,宠爱冷面美女褒姒,想要废嫡立庶,废除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之子姬伯服,后来又经常以点燃烽火戏弄诸侯的方式,博取美人褒姒一笑,久而久之,诸侯不再相信烽火示警。终于有一天,姬宜臼外公申侯联合曾侯、犬戎率军来袭,周幽王再点燃烽火时,诸侯都不再相信,于是犬戎攻陷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西周灭亡之后,“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太子姬宜臼继位,史称“周平王”,看到成为废墟的镐京,周平王东迁洛阳,由此开启了东周历史。

然而,东周开始之后没多久,就爆发两件大逆不道的事件:首先发生“周郑交质”的怪事,周平王与诸侯郑庄公互相交换质子;其次郑庄公与周桓王爆发“繻葛之战”,还一箭射中他的肩膀,差点就杀死了周桓王。

姬宜臼本是太子,又是被诸侯“共立”,按照司马迁的表述,周平王是有权威的,那么为何郑庄公如此大逆不道,东周后为何又很快就礼崩乐坏天下大乱了呢?其实,司马迁把西周灭亡的原因表面化了,简单归咎于君王荒淫无道、废嫡立庶,实际上里面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原因,战国竹简揭开了真相。

西周灭之原因(西周灭亡的战役是什么)

纵观中国历史,任何王朝的灭亡,最根本的原因往往在于王朝实力下降与君王控制力下降,西周灭亡的原因也不例外,只是司马迁崇尚儒学,偏向于从君王德行方面解读,却不愿意从实力对比方面分析,比如《夏本纪》中说夏桀“不务德”而商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殷本纪》中说周文王“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所以他认为西周亡于周幽王不修德。

其实,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并非周幽王自身缺德,而是西周王朝实力下降。在《史记·楚世家》中,司马迁提到了这么一句:“当周夷王(周幽王曾祖)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周夷王是周幽王的曾祖,他在位时西周统治已经出现危机了,部分诸侯不仅不朝拜,甚至还违背周天子的命令互相征伐。

西晋时出土的战国竹简《竹书纪年》记载:“懿王七年西戎侵镐,十三年翟人侵岐,十五年,王自宗周迁于槐里。懿王之世,兴居无节,号令不时。”周懿王是周夷王的父亲,他在位时西戎甚至入侵镐京,迫不得已迁都槐里,这也就解释了周夷王时诸侯为何“不朝,相伐”的原因。

显然,西周积弊并非一日之寒,西周灭亡并非一日之功,因此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周王室实力不断下降,因而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周幽王。

西周灭之原因(西周灭亡的战役是什么)

周幽王时的“烽火戏诸侯”,其实根本不存在,因为烽火制度是战国时才出现的,西周根本没有烽火制度,而且当时诸侯分散在各地,相距至少数百里,点燃烽火也不可能立即让诸侯赶来救驾,司马迁根据战国时的传说来写这段历史,自然不可能没有问题。但撇开“烽火戏诸侯”的真实性不谈,司马迁在东西周交替的历史上,应该还有意隐瞒了一些历史。

清华简《系年》记载,周幽王娶申侯之女为妻,生子姬宜臼,后来又娶了褒国之女褒姒,生子姬伯服,但周幽王想要废嫡立庶,于是姬宜臼就逃到外公家。或是担心姬宜臼回来争夺王位,或是《竹书纪年》中说的姬宜臼号称“天王”,即“立平王于申,以本太子,故称天王”,称号比周天子尊号还高,于是周幽王就率军攻打申国。

申国是一个小国,无力与周幽王对抗,但申侯有一个好友曾侯,而曾国向犬戎臣服,于是曾国撮合了申国与犬戎,随后申侯带着犬戎反攻周幽王,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与姬伯服,西周就此灭亡。

无论是战国竹简,还是先秦史书,都没有提到烽火戏诸侯,同时这段历史从逻辑上也说不通,因此“烽火戏诸侯”无疑是司马迁根据传闻的二次加工而来。

西周灭之原因(西周灭亡的战役是什么)

申侯联合犬戎杀掉周幽王,属于勾结外敌入侵,是标准的“汉奸”,姬宜臼至少存在“弑父弑君”的嫌疑,按理说诸侯不可能拥戴姬宜臼继承王位,但《史记》中却是姬宜臼得到诸侯拥戴继承了王位,成为“周平王”,第二年东迁洛阳。

然而,先秦诸多史料却提到当时是“二王并立”,就是除了周平王之外,还有一个叫周携王的周天子,只是历史名声不好,比如《左传》中说“携王奸命”。《竹书纪年》记载得比较详细:“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侯所杀。以本非适,故称携王。”从诸多史料来看,当时周朝出现分裂,部分诸侯支持周平王,部分支持周携王。

西周灭之原因(西周灭亡的战役是什么)

清华简《系年》记载得更为详细:“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洛阳)。”

周幽王被杀后,很多诸侯与大臣们拥立余臣为周携王,申侯、鲁侯、许男、郑子拥立周平王,从当时情况来看,周携王才是真正的继承人,《系年》也是这个观点,所以晋文侯杀掉周携王后说“周亡王九年”。周携王被杀九年后,晋文侯将居住在少鄂的周平王带到镐京,三年后周平王东迁洛阳。

以传世的先秦史料来看,周携王以及“二王并立”是真实存在的,司马迁不可能不知道。既然如此,司马迁为何只字不提周携王?其实,这是因为司马迁维护“嫡长子继承制”的道统,有意忽略了周携王,西周还有一个兄终弟及的周孝王,雄才大略差点中兴了西周,但在《史记》中却记载的极为简略。

西周灭之原因(西周灭亡的战役是什么)

那么,周平王与周携王争斗了21年,原本周携王占据道德优势,获得了更多诸侯支持,为何最终反而周平王胜出了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周平王为了王位“卖国”,给予晋文侯、郑武公、秦襄公的利益很大。

陕西临潼出土的《陈侯作王妫媵觳》铭文显示,二王并立时郑武公与申后联姻,周平王将虎牢以东的土地赐给郑武公,默认郑国占有虢、胡等部分领土。晋文侯吞并了黄河西岸之地,秦国很快攻占岐山以西地区,且秦国由此正式从“附庸”变成了“诸侯”。

郑国、晋国、秦国扩张的领土,原先基本都属于周王室的,无论这些领土是他们怎么得到的,都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即领土的合法性问题。显然,周平王承认了其合法性,周携王可能反对诸侯瓜分周王室利益,于是最终周平王胜出,所以才有郑国、晋国、秦国出兵护送平王东迁,而周携王变成了“奸命”。

西周灭之原因(西周灭亡的战役是什么)

综上可见,西周灭亡本质上是国力下降,直接原因是周幽王废嫡立庶,引发父子兵戎相见,最终姬宜臼一方勾结犬戎击败了周幽王,司马迁所说的“烽火戏诸侯”并不存在。

由于周平王本身存在“弑父弑君”嫌疑,存在严重的德行问题,在与周携王争斗的过程中,为了获胜又不择手段,大肆出卖王室利益,不仅导致王室实力大幅度受损,而且自身废立由诸侯掌握、贿赂诸侯获得支持等,更是让周王室威信一落千丈。可以说,东周后的周王室(大致见上图,只剩下弹丸之地),只是一个空有周天子的尊号,却没有什么威信与实力的中小诸侯。

上梁不正下梁歪,周平王让周王室威信扫地、实力大损,于是之后才会发生“周郑交质”、射杀周桓王、礼崩乐坏等等大逆不道的事情。

参考资料:清华简《系年》、《史记》、《竹书纪年》、《左传》等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战国竹简改写认知,难怪东周诸侯敢杀周天子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