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头脑中的念头不是自己(念头在脑海里)

脑海中的念头,不能作为好坏的评判标准

原创文章,欢迎指教。

头脑中的念头不是自己(念头在脑海里)

有人问,脑海中总是冒出邪恶的想法,是不是证明自己是坏人。

先来说结论,邪恶的念头、卑鄙的想法,不应当成为判断人品如何的依据。如果因此产生精神内耗,那就更无必要了。

清代名臣曾国藩有句名言,“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关于这句话的解释很多,有人说这句话里描述的是达成目标的两种手段。我却觉得,这是曾国藩的自我要求。在他看来,如果不以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可能就会朝向 “禽兽”的方向堕落下去。

所以,而立之年的曾国藩开始每天写反省日记,反省的内容除了每天发生的事情,也包括自己的起心动念。

比如,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初二,他在日记中说“有一语极失检,由‘忿’字伏根根甚深,故有触即发耳”。这句话是他感到自己说话不合适,反省自己是由于内心有愤怒,所以导致如此。

试想,连“半个圣人”的曾国藩也得每日三省,才能克制内心的各种念头,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有各种心猿意马,不是十分正常吗?

所以,《围炉夜话》中说,“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头脑中的念头不是自己(念头在脑海里)

另外,我们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在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关于意识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中,“本我”是代表了欲望的我,是人性的本能,携带了兽性的特点,遵循着快乐原则。

所以,我们有很多基于“本我”产生的念头,这些念头更多的是生物本能,无关对错,无关道德,可能有攻击、有贪婪、有肉欲,甚至是邪恶的。

而“超我”恰恰相反,遵循着道德原则,以伦理道德、完美理想的“我”为目标。

当我们为这个问题感到困扰时,那是遵循着现实原则的“自我”,在调和对立的“超我”与“本我”过程中,产生了内耗。

有些完美主义者,或者道德感较强的人,往往对于“本我”的念头不能接受,在压抑它们的过程中感到痛苦。

头脑中的念头不是自己(念头在脑海里)

所以,我们还是要先接纳。

“本我”是一种能量,压抑会导致反弹,接纳,才可能释放。认识到“念头”出现是正常现象。

然后,我们看着这些念头,问问它是来自哪里?

潜意识中,有什么未被满足的需要,有哪些需要释放的愤怒,或者是来自哪部分的冲动?看到,即是疗愈。

最后,我们允许它们离开,假如念头还停滞在那里,就允许它们存在。让它们存在于脑海中,而不是出现在行为里。

当你停止压抑和谴责,这些念头就失去了作用力,它们终将慢慢消失。当然,还会有新的念头出现,念头只是念头,它们来来去去。

最好的方法,就是关注当下,带着正念工作和生活。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相关的书。

所以,回归主题,无论一个人产生多么邪恶的念头,都不能证明他是坏人。

您觉得评判人的标准,是“论迹”还是“论心”呢?

看到文末的您发表下看法吧?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脑海中的念头,不能作为好坏的评判标准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