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人昂首,做人要做人中龙什么意思(龙抬头的人)
龙抬头,人昂首,做人要做人中龙
来源:京博国学
今日是农历的二月初二龙抬头,又叫春龙节,农事节,春耕节。
从这些别称中就能看得出来,龙抬头这一节日跟中国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息息相关。
龙抬头中的“龙”是指中国古代天文学名词二十八星宿中的苍龙七星,每年的农历二月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按照角宿、亢宿和氐宿,也就是代表着龙角、龙喉和龙爪的顺序依次出现在地平线以上,这就是“龙抬头”的整个过程。
那么为什么说龙抬头跟农耕有关呢?
因为龙抬头标志着春耕的开始:“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在二月二此后的一个多月中,星宿的整个龙头慢慢抬起,大地回春,越来越温暖,正是春耕的好时机。
二月二这一天,有许多充满了传统文化意趣的习俗,比如在龙抬头这一天,非常重要的祭龙祈雨活动,龙在古代传说中是掌管降雨的神兽,祭龙代表着人们对于今年丰收的盼望。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除了祭龙祈雨之外,趁着龙抬头这个好寓意,这天还会为孩子举行开笔礼,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知书达理。
在龙抬头这一天,为了纳吉,很多活动都会添上一个“龙”字,二月初二理发叫“剃龙头”,能保佑孩童健康成长,大人理发也能带来好运。
食物也是一样,面条叫“龙须面”;水饺称作“龙耳”或者“龙角”;米饭称作“龙子”;吃猪头称作“食龙头”。
做人要做人中龙
龙对于中国有着别样的意义,它是代表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龙是至高无上的象征,中国古代的宫殿经常以龙为元素雕梁画栋,龙盘于柱上,甚是威武霸气。
那么龙究竟代表着什么呢?
龙应该是代表着中国古代的至臻智慧。我们经常用人中龙凤来夸赞别人,《说文解字》中也说龙是:“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把龙说的变化多端,无所不能。
《易经》开篇第一卦中就说了六龙:“潜龙勿用,见龙再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
首先先来看潜龙勿用,曾仕强说过:“入境问俗就是潜龙勿用。”潜龙勿用的意思不是说有潜力的能人不能用,而是在告诫有潜力的能人,到了新的地方一定要先考察清楚实地的环境,之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是一上来就夸夸其谈,浮于表面。
潜龙勿用正是对于自以为是、眼高于顶之人的一种警戒。
易经中的六爻基本是遵循先后顺序的,第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当你秉持着谦虚自省的态度认真做事,一定会碰到赏识自己的人。
随后是第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是惕龙的境界,关键字就是一个“惕”。得到大人的赏识以后,自己就不再是那条沉于低处的潜龙了,周围肯定会有无数的队友和朋友,这个时候一定要有所防备。
第四爻和第五爻是两个相对的境界,爻辞是“或跃在渊,无咎”和“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在惕龙阶段,是否用心防范迎来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跌入深不可见的深渊或者是高升,飞到天空中。渊龙和飞龙也告诉我们,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深思熟虑,很多时候,深渊与天空只有一线之隔。
最后一爻是“亢龙有悔”,这一爻是紧接着飞龙在天之后的。到了飞龙这样的境界,万万不可太过分。“亢”就是高亢,如果身居高位,但是飘摇在上,为所欲为,与手下之人相距甚远,那么这一高位是不会坐太久的。要时刻记住,成就你的,当然也可以毁了你。
《易经》中的这乾卦六龙,每一条蕴含的中国古代智慧都值得我们学习。
降服了这六条龙,必然能成为人中之龙。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龙抬头,人昂首,做人要做人中龙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