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煤炉子的时候会爆炸吗(生煤炉子的时候怎么加热)
生煤炉子的时候
生煤炉子的时候
陈苏锦
前两天,给孙子读书,读到煤,煤炉,煤气。
三周岁的孩子说煤是什么东西?我没见过呀!
是的,他出生在二0一八年末,他没见过真正的煤。
可是,他的话却勾起了我关于生煤炉的在记忆深处的点点滴滴的回忆。
我小的时候,冬天,在乡下,起初家里是不生炉子的,屋里靠烧的火炕取暖。
我们在小学校里、供销社里、大队部、卫生所那样的地方,才是生煤炉子的。
我们在学校里,各个教室是生煤炉子的。而且,一直到高中毕业,我的在学校的冬天都是生煤炉子的。
现在,我每年都会看到在市内的小区和体育场、公园里有一些果树和柳树被剪枝,扔下许多的树枝,秋天去到那些干渠上看也有许多没人拣的树枝,我都不由自主地感到心疼,多好的树枝啊!你可知道,我们上小学时候,学校让每个学生按数交生炉子的引柴,我们都愁坏了,上哪儿去找那么些掉下来的树枝,动不动就跑到树林中偷偷地拽和扯树枝回来凑数。老师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值日扫除小组,轮到哪组,哪组的同学就负责升教室的炉子。我现在还能清晰地想起当年生炉子的情景:
轮到值曰那天,早早地到学校,进到教室。站在那个用铸铁做成的灰不溜秋的圆柱形煤炉边,先把炉盖拿下来,把头一天烧完的炉子里的煤炭和灰都清理干净。把炉壁子安放平整,把挨着炉壁子的地方先码好树枝,放一点块煤压上去。然后,用老师头一天放在讲台上的报纸,有时也撕自己写过字的作业本儿,用火柴点着之后,斜着放,用点着的火引炉壁子底部的硬树枝,把炉盖儿盖好,让炉子里面的树枝和煤慢慢烧起来,顺利的话,那些浓烟就会从穿过教室上方的炉筒子通向窗户外边了。那些更多的煤是陆陆续续加进去的,炉子生火正常的情况下,这一天的教室里都是暖暖乎乎的。如果这一天炉子的灰多了,也不要紧,拿一个长的炉勾子往炉壁子上适时地捅几下,那多余的灰就会被捅下来,但这是技术活儿,一般是老师干。班级里的煤炉子一般都是安在教室中间的,如果整个教室都足够暖的话,那离煤炉近的同学都会觉得烤了,同学里有人棉裤被烤糊了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遇到树枝和木块儿不够干,或者在学校领的煤不好,把煤炉子生的满教室都弥漫着烟上不了课的情况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读过郭沫若的《炉中煤》,诗人在那样的诗行里表面写了煤的前身、过去和今朝,更多的引申的意义是说自己原来是国家栋梁之才,在黑暗的压迫下,只能空怀报国之志,到了五四这样一个历史时刻,诗人的爱国之情不可抑制地爆发了,诗人甘愿为祖国献身……
读郭沫若这诗的时候,我已经坐在有暖气的大学教室了,可我还是忘不了我们在那样逼仄的生着煤炉子的教室里,听老师给我们进行的最早的学拼音、练查数的启蒙教育,老师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我们的几十个同学,穿着用现在的话说乱七八糟的衣服,衣服裤子不打补丁、裤子不接一块的,那都是穿的好的了,可一点儿也不耽误我们学那些α、o、e,读《吃水不忘挖井人》,直到现在,我还能流利地背下那篇课文: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子叫沙坪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沙坪坝是个缺水的村子,村子里一口井也没有。居住在这里的人吃水非常困难,要到几公里以外的小河去挑。毛主席决定带领红军战士为村里人挖一口井……”
在村子里小学念书的时候,那些老师要多负责任有多负责任。冬天,生炉子的时候,老师每天都在炉子上烧一盆水,给我们这班里的同学洗手。因为卫生习惯不好,经常有同学不洗手,那手可黑了。还有的同学手上有冻疮,癞癞疤疤的。可是我们那个从城里下放来的班主任,一点儿都不嫌弃同学们。每天她也是提前到教室,让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把两只手伸出来给她看,她要检查我们的手是不是干净。谁手不干净,她都要用炉子上烧好的水来帮谁洗手,香皂是老师自己买的,她还用大蛤蜊油来给我们每个同学抹手……
那时候的冬天真冷啊!一冬天会下好多大雪,那雪下得比我们今天见到的冬天的雪,下的太认真太专注了。生煤炉子,在我们的同学中间也是争着抢着比手艺的,争先恐后的,谁都想把煤炉生的更好。供销社里那个阿姨煤炉生的好,我们学校和供销社能有五百多米的距离,我们班上的同学不去供销社买东西,去过好几拔孩子看那个阿姨是咋生炉子咋往里添煤的,现在想想,多有时代感!
很多年过去了,那个村小学已经不在了,可是在那样生煤炉的教室里被呵护、被启蒙读书的场景,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我常常想,那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教育……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生煤炉子的时候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