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斑是太阳的影子吗(光斑是光什么形成的太阳什么的像)
晨读 | 光斑是太阳的影子
小穗上初二了。我翻看她的物理书,半懂不懂,有些地方很有意思:“地上的光斑是太阳的影子”——啊,真让人吃惊。
我经常在山上跑步。早晨,阳光柔和的时候,地上的树影特别绰约,深浅浓淡地缭绕,我跑步的影子从其间穿过。起风时,山路上的树影更是美不可言,波光潋滟,微妙变幻,一个个的光圈。我跑到山的另一边,这一段的树与那边不同,树叶繁密,阳光从树顶射下,满地光斑。这里光斑更密集是因为树叶间的缝隙更多。光斑不就是树叶挡住了太阳光,光线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在地上的部分吗?我以为它是阳光的泄漏、剩余,我从来没想到过,它竟是太阳本身的映象。
小穗小学毕业那年的暑假,家长们组织了一次毕业旅行,去武当山。傍晚时到山脚住下,孩子们在院墙内外的空地上玩“抓人”游戏,几个小时疯跑嬉戏,别提多高兴了。次日早晨,我和小穗略慢了一步从房间出来,她的同学们在前面,一进山你追我赶一下就没影儿了。导游说上山得三小时,不多久短信反馈,他们一个多小时就到顶了。我们落在最后,小穗从一开始就说累,走不动。如果她是跟同学在一起,可能也一下子就跑上去了,根本不累,而爬山是越歇着越走不动,我和她渐渐陷入一种胶着状态。
小穗小时候,从她一岁八个月起我就带她爬山。小穗是在珞珈山上渐渐长大的孩子,带她爬山让我在内心自建城府,没承想在她十二岁时,在武当山上却不肯走了!
那两天还有另一个原因叠加:小穗一跟同学在一起,就不理我了,视我如对立面,跟我拧着来。我心中的寒意表现在脸上,其他家长看见了,说这个阶段都是这样的,个个都一样!她们好像不甚介意,然而我在武当山的半山上气得不吭声了。按照各类父母指南,此时我应该以积极而幽默的言语去鼓励,或晓之以理去沟通,我都没有,我俩以闷对闷,陷入僵局。不知磨了多久才终于登上金顶,身心俱疲,我心里的那个挫败感哪!
这件事似乎不了了之。它的后续是在两年后,前些天小穗写了一篇书信体的作文,以“两年后的你”自称,写给“亲爱的爬武当山的我”——
“我是两年后,升上初二的你。此时,你是否因爬金顶的漫漫长路而长吁短叹?还是为迎面下山,看过日出的人们惊叹不已?……路怎么也到不了底。上山的路,的确很远,但难道你不想到达金顶,观望四处的景色,将爬山的累全部化成高处远眺的心旷神怡?你看到了每天从山脚上山,挑着两大桶水到山顶的工人,不辞辛劳,还笑谈不累,或许就是他们鼓励了你。……
“现在回想来,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坐缆车上山。这之后,你会爬很多的山,你会发现没有一次如爬武当山这般累,也再没有一次如爬武当山这般痛快与高兴了。”
两年了。我回看当时的照片,小穗梳着两根小辫,站在逶迤的登山阶梯中间,望着下方她刚走过的阶梯发呆,前面还有更高更长的梯。她在想什么?我以为她没有想那么多,至少不如我多,其实她想了很多。
孩子每天都在长大,他们每天成长的速度和宽度为你所不知,一旦你知道,必会大吃一惊。光阴并不虚度,他们每天读书、生活、与人相处、思考问题,许多道理不一定需要教导他们才懂,或许他们已经懂到前面去了。教给他们的道理未必能入心,他们自己领悟的才是真正的获得。
物理中的“小孔成像”原理:“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这个自然界的定理有点类似于孩子的意志力、理解力——你以为他们是被动的,其实他们是主动的,他们心中有个太阳,完整地投映在大地上。(蔡小容)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晨读 | 光斑是太阳的影子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