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她的履历太神秘,经验不足却能上任副市长,全靠学校“背后撑腰”

一名女同学在网上分享自己的心得:我高考考过两次,研究生也是两次努力才上岸,虽然过程艰辛,但是自己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学历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评论区有一名网友,以过来人的姿态泼了盆冷水:不是我想打击你,这个社会普通学校学历真的没什么用,人情世故、机遇比什么都重要。

果真如此吗?有不少家境普通的学生,用了十几年的努力才走上学历的高台,可抬头仰望到的,却是富人阶层的嘲讽:继续努力吧,研究生毕业,就能来我的家族企业给我打工了哦。

她的履历太神秘,经验不足却能上任副市长,全靠学校“背后撑腰”

他看着他,只觉得眼熟,这个人看起来像是自己高中最“看不上”的同学,鞋子是名牌的,但成绩却是垫底的,这一刻,他第一次意识到,阶层之间的差距,并非靠一代人的努力就能轻松跨越。

但事实如此,就能轻飘飘地说出,努力无用了吗?真实人物的真实经历,会给我们答案。考上博士后的第三年,袁琳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只可惜,这一次,她的高学历带来的,不是赞叹和尊重,而是质疑和嘲讽。袁琳出生于1990年,是名副其实的90后。

在新旧时代的交替点,袁琳享受到了教育飞速发展的红利,在顺利完成本科和硕士的学习后,袁琳在一家私企工作了两年。

这一年的沉淀,让她更加明确了内心对知识的追求,于是她奋发图强,考上了博士,而且还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金融学博士。

但读博的难度相对于读研来说,简直是天壤之别,不同类型的博士,培养的方向截然不同,有些博士会进入体制内发展,而有些博士则从事科研工作。

若是想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培养的方式必然是多元化的,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的培养,英语学习也一定要跟上,否则后续的科研工作会因此被拖后腿。

但若想进入体制内工作,必要的公务员岗位实践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袁琳也是如此,作为北大的在读博士,袁琳也获得了体制内的历练机会。

个人的努力固然难以改变阶级,但若连努力都不做,后果可想而知

只不过这个起点的高度,是许多人进入体制内后,努力大半生都不敢奢望的终点,作为还没毕业,且工作经验只有两年私企的博士在读生,袁琳的第一次历练就是上任副市长。

一时间,铺天盖地的质疑声纷至沓来,有人质疑她经验不足,有人怀疑是她背后有人在暗中开了“绿灯”。

面对这些声音,官方给出解释:袁琳担任副市长,是北大的合作项目,袁琳并非是真正的体制内公务员,而是作为一次历练,进入体制内工作。

性质也不是有编制的正规公职人员,自然也没有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和薪资发放,袁琳这次的体制内之旅,不过是一次“路过”。

历练结束后,袁琳就回到了北大继续学习进步,未来的发展仍充满希望,也充满未知,袁琳也因为履历几乎空白,而被称为是最神秘的副市长。

袁琳因为经验不足被质疑“配不上”副市长的职位,但却不敢有人质疑她的能力不足,原因很简单,因为她的背后,是强有力的母校——北大在替她“撑腰”。

作为最优秀的院校,清北的资源平台和优待政策,必然是其他学校不可比拟的。无独有偶,80后的省委副书记李佳林,也曾因为晋升太快被质疑“有猫腻”。

而当外界得知,李佳林16岁参加高考就考上了清华大学,且25岁就从清华完成博士学业后,他的飞速晋升就成了理所当然。

写在最后:

甚至有网友指出:若这种学历的人才按照三五年一次的惯例去晋升,那才是真正的人才浪费呢。

可见学历是一个人最“硬”的腰杆,你能迈进哪所学校的大门,就决定了你能站在怎样的高度,学历是不是唯一的敲门砖不假,但若没有学历,你连把敲门砖递到别人跟前的机会都没有。

对于普通家庭的学生而言,眼界比能力更宽,注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见识过人外有人后,也要看清一个现实:

你的努力不是为了超越别人,更是为了搭救自己,固然一代的努力赶超不了几代人的阶级差距,但若你不努力,那就连达到温饱的一杯羹都分不到。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