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中说无常(老子无常心)
《道德经》感悟:常无心,心的进阶与圆满
老子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得道的圣者(治者)永远没有自我之心,而是以百姓的心为心,一切顺其民心。
究竟什么才是“常无心”?是老子讲的“无知无欲”、“虚极静笃”、“复归于婴儿”吗?
圣人之道,无我而已,亦即无心。无分别之心,无私利之心,无主观固执之心,无妄为扰民之心。
常无心,就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没有目的,没有分别,没有强制,需者自取,取之自用。
“常无心”,是道心,是“天下母”之心,没有自我,只有孩子。
在母亲的眼里,孩子没有好坏,没有亲疏,没有规范与限制,没有强制与奴役,只有无言之教,只有无为之爱。
让孩子自由成长,让他们的自然天性充分伸展,成为真实的自己。
“以百姓心为心”,就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以百姓的需求为需求,不是强加于人,以“利人”之名饱一己之心。
大爱一切,利益一切,没有选择,没有好恶。善与不善、信与不信等这些价值选择并不存在。
修行当以修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有心而无用,无心而大用,才是真正的修心之道,无心即道。
有,总是有限的;无,才是无限的。无心则合道,有心则背道。有知有欲,有为有事,心与道背,烦恼丛生。
每个人的心灵成长都是类似的,由无而有,由无心变成有心;由虚而实,虚心变成实心;由真而妄,真心变成妄心;由静而动,净心变成染心;由大而小,大心变成小心。
我们的修心之路就是要回归本来,心的进阶与圆满就是“常无心”。
人本来就是“无心”的,无认知,无欲望,无情绪,一切纯真自然。这就是老子讲的“含德之厚,比若赤子”。
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都变成了一个“有心”人,有分别比较,有贪婪欲望,有种种情绪。
由此,我们体验到了人生的苦与乐、悲与喜、压迫与自在、痛苦与幸福。
凡心不死,道心不生。正因为我们为凡心所障,颠倒沉浮,苦海难渡。所以我们要修心,回归本来,涤除玄览,一尘不染。
如何“常无心”,无非虚静二字!
“致虚极”,立足“无穷”的过程观照当下现实的映像,获得一种超脱的视角,以及CT一样的透视,更容易看清真相,理解当下。
一切现象,本质上是虚幻的,是展现于无穷的过程之中的。但这也不妨碍当下的真实,虚空不是一无所有,而是即虚即实,色空不二。
“守静笃”,无为无事,安住当下,切切实实。从高处观照,从实处立足。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色空不二,虚实为一。
心的进阶之路就是从原点出发,曲曲折折,历经磨难,终归原点。这很像“0”一样,我们常讲让心归零,人生亦是如此。
“常无心”,只有超越了一切现象,虚到极点,坚守清静,才能与道一样,无所不在,无所不有。虚则明,空则灵,灵则神。
我们常讲“心灵”,灵的本质是自由,超越时空,超越认知与理性,超越自我局限,超越一切现象。
灵与道,本质上是浑然一体的,完全相通的,个体彼此之间完美地融合成一个有机的和谐整体。
修道就是开拓我们的心灵空间,心量广大,犹如虚空,包容天地万物,度化天下苍生。
当你的心灵逐渐被知识与欲望填满的时候,你的灵性就泯灭殆尽了。
灵性是教育不出来的,学校、社会教给你的知识、价值等,这些东西如枷锁一样禁锢了人的自由天性,你的灵性通道被障碍了。
由于人们对自由与快乐的向往,对现实的超越是必然的。相信我们本来具足的灵性之光,信仰或修行就是灵性的觉醒与修炼。
“常无心”,我们如何又认识世界呢?庄子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这需要坐忘与心斋的日常功夫。
不要用“眼”去看世界,眼只能向外看,无法向内观,看到的世界也是有限的,看不清真相,也看不到整体。
不用“眼”观,用“心”看世界也是有限的,你的心有偏爱有成见,也必有局限,只爱看所爱,只能见能见。
道眼观世界,从最本质最本源的角度看世界,自然不会深陷变化无常的世界万象,看破看淡一切,自然放下一切,放下即自在,自在即意义!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道德经》感悟:常无心,心的进阶与圆满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