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闽南婚嫁流程(闽南地区婚俗)

民俗拾遗——闽南一方婚嫁礼俗

古今婚嫁礼俗颇为繁杂琐碎,不同地域亦有所差异。就平和县内而言,自古以来即有有问名、送日、送聘,纳采、亲迎、入洞房、宴客等诸多繁文缛节。其如行聘礼物应贴红纸、备双数;新婚厅堂挂母舅联;姑娘出嫁前要“挽面”梳头,出嫁时要“哭嫁”;迎亲时“拖青”等等,不一而足。县内文峰、国强等地旧时盛行迎亲坐花轿风俗;民国期间一度提倡文明婚礼和集体婚礼,但只在小溪、九峰等集镇举办过;解放后提倡婚事简办,旧例基本废除;七十年代起有举行集体婚礼,新婚茶话会,旅行结婚逐渐增多,不少人选择五一节、国庆节、元旦结婚;八十年代,送日、送聘,送礼等旧俗再度兴起。碰到丧事,婚事一般予推迟另择吉日,但晚辈的婚事应在服内(服丧期间)举行,否则要等到“转红”(服丧三年后)才可举办;旧时若有寡妇再嫁,须在晚间或者天未亮时出门,并在十字路口跳火而过,把自己的“替身”(草人)烧掉。此俗现已废除。今择老家一方婚俗重要环节释义如下。

闽南婚嫁流程(闽南地区婚俗)

◘踏探家风:又称“探家风、探门风、踏家风”。男女双方尚未有婚嫁意向,多是女方家长或长者通过熟人关系探访、借问,了解对方的人品性格、家庭成员、地址住房等条件情况。

◘过定:仪式多在女方家进行。泛指男女双方,择良时吉日,互递信物,属于男女两家最初持有婚嫁意向而订立的约定。

闽南婚嫁流程(闽南地区婚俗)

◘定婚:闽南语俗称“扞定”,亦称“订婚、婚约”,俗语也叫“做成亲戚”。定婚后一段时间进程,喜糖分发本社各户及亲朋戚友,进而公开、肯定男女两家婚约关系,为结婚前的一项比较重要的庄重仪式。

闽南婚嫁流程(闽南地区婚俗)

◘请安拜茶:选择吉日,本房系亲人相聚在一起办桌吃饭,大家一同和未过门的新娘相互认识,并由长者介绍男方家族房系成员辈份排列与新娘之间的关系叫喊称呼,新娘端茶(杯子内有放甜冬瓜)分别给男方长辈称呼问好、敬礼拜茶,长者要递送红包给新娘祝愿幸福美满。

◘帖红逢双:行聘礼物都要帖上红纸,娶嫁队伍、礼包、取用双数为吉利。

闽南婚嫁流程(闽南地区婚俗)

◘送日完聘:婚嫁双方选取满意的吉日良时,递送婚期吉课到女方家中,并将聘金、聘礼,如数送递,俗称“完聘”。

闽南婚嫁流程(闽南地区婚俗)

◘娶亲六礼:迎娶队伍挑春墭、鸡酒礼墭。六礼指①亲家礼;②房头礼;③阿公礼;④送丁礼;⑤入门庚;⑥舅仔礼。

◘鸣铳之礼:新娘出嫁当天,宴请宾朋,宴席开始,鸣放大铳3-6发,新郎要递送红包感谢;新娘吉时出门,再次鸣放大铳3-6发,行嫁女儿放铳大礼。

◘夹心甜肉:新娘随身带有“夹心肉”(甜)与新郞同吃,表示两人同心,甜蜜美好。

◘挽面梳头:姑娘出嫁前要挽面(用线将脸上细毛绞拔干净)。梳头化妆,有模有样,以表示成人。

闽南婚嫁流程(闽南地区婚俗)

出门哭嫁:姑娘出嫁时刻,应放声恸哭,表示顾念父母养育之恩,难舍娘家。

闽南婚嫁流程(闽南地区婚俗)

◘拖青竹:迎亲队伍由一人扛拖青竹做领队,到达男方家后,拖青竹由男方接过放置于屋顶。(注:旧时拖青竹为头、尾、枝叶齐全且首枝必须开双叉的竹子;近年也有以带根须的甘蔗、大蒜替代)

◘跨门槛:娶嫁当天,迎亲送亲队伍随同人员进、出大门时,均忌踩踏双方门槛,新娘也应跨过门槛、炭炉(烘炉火),鸣炮迎接新人,寓意媳妇过了门、日子幸福,红红火火。

◘妻舅菜桌:男方宴请宾客当天,要另办一菜桌先款待陪嫁妻舅,俗称“舅仔桌”。

◘新娘菜桌:洞房内摆上十二道菜,夫妻吃合欢酒,由伴嫁娘替新娘新郞夹菜,每吃一道菜会说一句好话。

闽南婚嫁流程(闽南地区婚俗)

◘三朝回客:出嫁后第三天俗称“三朝”,新娘下厨后首回娘家做客(属称:“做人客”)新郞要同往,当日即赶回夫家,不在娘家过夜。

◘妻舅点茶:由新娘的兄弟(妻舅)备下椿花石榴、茶籽油等物品,到男方家去点茶,长辈会交代途中不要和人言语说话,宜直接送到新婚寝室,将篮墭放置在新郎新娘的床榻中央,寓意祝愿婚姻幸福美满,早生贵子。

◘挑送鸡酒:生孩子后第三天(三朝),女婿要送鸡酒礼品到丈母娘家报喜,报信方式是有讲究的,生男孩就担双墭,生女孩则挑单墭,丈母娘家准备有数量不等活鸡、活鸭作为回礼,由女婿带回,供坐月子女儿补养调理身子。

(据下楼林秋明提供资料整理,欢迎补充完善)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民俗拾遗——闽南一方婚嫁礼俗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