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大气圈的地质意义(大气圈与地质作用关系密切的是)
地质构造 之 大气圈
大气圈是人类生存的必要先天条件。远古时代,人们坚信天上住着神仙,并且还有广阔的天庭楼阁。然而是这样吗!随着近代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才发现是坐井观天。天上到底有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阐述的大气圈。
大气圈是包围地球的气体圈层。上界与宇宙太空逐渐过渡,在6万km的高空还存在呈离子状的大气成分和基本粒子。下界可深入地下几百米,甚至在地下3km处仍有空气痕迹。其主要组成是氮(78%)、氧(21%)和氩(0.93%)。尽管二氧化碳、水蒸汽、二氧化硫、臭氢和甲烷等含量不高,但它们对环境影响较大。大气圈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和逸散层。下面就详细介绍它们的属性。
对流层
对流层是大气圈最下层,平均厚度10~12km,赤道地区16~18km,两极地区7~9km,它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因为它主要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故气温随高度升高,平均每升高1000米,温度将会下降6.5℃。该层的空气垂直和水平的对流运动活跃,所以很容易形成很多自然景象,如风、雨、雪等。
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向上到50~55km高度为平流层。平流层的温度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在30~50km高空,因为臭氧的存在及强烈的太阳辐射作用,形成一个暖层。稳定的气流运动以及极佳的透明度,非常适合飞机的飞行。
中间层
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之上,一直伸展到85~90km的高度。这一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到这一层顶部,气温可低至160~190K,其原因是那里几乎没有保温气体臭氧。
电离层
至中间层顶到800km高空为热层,又称暖层。该层中的大气物质(主要是氧原子)能强烈吸收紫外线辐射,因此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迅速升高。热层的大气密度很小,而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因此该层又称电离层。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在远距离无线电通讯中担任主要作用。
散逸层
800KM以上的就称为散逸层,大气十分稀薄。远离地面,受地心引力非常小,其密度几乎与外太空密度相同。但运动速度极快,经常有大气质点逸散到星际空间。其实散逸层的气温极高,但由于散逸层的大气密度实在太低,所以根本不会让人觉得温暖。
我是地质科学,一个痴迷于天文、地理、文化的疯子,关注我们,后续将分享更有价值和实用的知识。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地质构造 之 大气圈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