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子曰:谁能出不由户)

《论语关键字》第三十六讲: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出处:《论语·雍也》

关键字:户,道

解读:

孔子说:“谁能出门而不经过门户呢?为什么就没有人走我指出的这条路呢?”

斯,指示代词,“这”的意思。道,道路,引申为理念、主张。

孔子的一生,一直在坚持推行“礼治德政”,以改变当时“礼崩乐坏”的黑暗现实。他从鲁国辞去大司寇职务之后,周游列国,宣扬儒家理念,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让他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却处处碰壁,一无所成。那些诸侯国君表面上对孔子表示尊重,但实际却是敷衍了之。孔子的处境一度非常艰难,曾“困于陈蔡”,被人目之为“丧家之犬”。

对此,孔子心力交瘁,发出了无奈的感叹:“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理解这一句话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理解“户”是什么,“道”又是什么。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子曰:谁能出不由户)

孔子影视形象,图片来自网络

一个人要想从屋子里走出来,肯定要经过房门。这个“户”,字面义是门户,实际指“必经之路”。

孔子认为,“道”就是通往美好世界的必经之路,这条必经之路就是“礼治德政”。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毕生的理想就是彻悟大道,传播大道,继而实现大道。什么是大道呢?

《礼记·礼运》篇有一段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孔子心目中的大道,就是“天下大同”。如果这个“大道”真的能够实现的话,天下会变成怎样的一幅景象呢?

那时候,天下人人讲求公义,而无自私之心,贤良的士人以和谐与诚信治理社会,每个人都关心他人,每个人都被他人所关心,老年人得以终老天年,年轻人能够才有所用,孩子们快乐成长,那些不幸而孤独、残疾的人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安居乐业,盗贼无影无踪。这就是大同。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子曰:谁能出不由户)

孔子周游列国,图片来自网络

孔子把实现这一伟大理想的希望寄托在那些标榜圣贤的诸侯国君身上,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陈说着自己的理想。“谁能出不由户”,这个“谁”,其实指的就是那些被他游说的诸侯。每个人每天都要走出自家的房门,这是正常的举动,也是非常简单的日常行为。施行仁政德治,也是正常的举动,也应该是非常简单的日常行为,可为什么那些诸侯大人们就不愿意做呢?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而现实是残酷的。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天下被一个个诸侯所瓜分占据,大侵小,强凌弱,各自兼并争斗,祸乱频仍,每个诸侯大人都想着把自己的宝座传给儿子,把别人的财宝据为己有。这大道,就好像神龙一样潜伏不出,幽昧不明。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子曰:谁能出不由户)

孔子,图片来自网络

孔子因而哀叹:“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孔子经过了长期的奔走呼号,长期的怅惘思索,不断希望,又不断失望,终于对世道人心彻底失望。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虽知其不可而为之,但终究于事无补。于是,孔子不再奔走呼号,不再辗转流浪,在晚年选择回到了故乡鲁国,开始著书立说,留下了《诗经》、《春秋》、《易传》等不朽经典,期待这些文字能够流传后世,继续自己的事业。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子曰:谁能出不由户)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论语关键字》第三十六讲: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