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未若古今异义(未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

未 于 古今字义

未若古今异义(未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

“未”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棵枝干繁茂的树木的样子。金文大致相同,小篆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未”。

《说文.未部》:“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于未。象木重枝叶也。凡未之属皆从未。”(未,滋味。未代表六月,这时万物长成有滋味。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中,木在未月老成。未像树木重叠枝叶的样子。大凡未的部属都从未。)

“未”的本义是繁茂。枝叶繁茂就会遮蔽光线而显得昏暗,因而用作否定词,表示没有。如成语“未卜先知”。一般说来,“未”字否定过去,“不”字否定将来,但有时候“未”也当不讲。如“未能免俗”。

“未”还可以放在句末,表示疑问。如王维《杂诗》:“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未若古今异义(未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

“于“是指事字。甲骨文左边像一种吹奏乐器,右边象征乐声,与兮、乎的造字方法相同,都与吹奏乐器有关。隶变后写作“于”和亏。如今规范化,以“于”为正体。

《说文.亏部》:“于,於也。象气之舒亏从丂,从一。一者,其气平也。凡于之属皆从于。”(于,於。像口气的舒展平直。由丂、由一会意。一,表示那口气的平直。大凡于的部属都从于。)

“于”的本义为乐声婉转悠扬。用作动词时,由乐声悠扬飘去引申指去、往。如《诗经.周南.桃天》:“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又可引申指起点、来源,相当“从”、“自&34;”、 “对”、“向”。还可介人比较对象,表比较。如杜牧《山行》:“霜叶红于二月花。”又表被动。如《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未若古今异义(未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未 于 古今字义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