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夏耘怎么读(春耕夏耘是什么意思)
汉字中的文化,春“耕”夏“耘”
在以农业为主的古代中国社会中,作为文化载体的汉字能充分体现农耕文明的发展。生活中,我们常说耕耘这个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耕与耘是不一样的。词语“耕耘”中储存了哪些农耕文化信息?
耕字比较好理解,篆文字形由“耒”和“井”组成。《说文解字》注释耕字是“犁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耕的本义是“犁也”,即用犁头将泥土翻松,以便下种或布秧。耒指用来翻地的犁头,井表声,“一曰古者井田”指古代的井田制,说明井在耕字中也有表意的作用。
说到耘字,没有亲自做过农活的人可能很难准确说出它的含义。耘是形声字,从耒,从云,云亦声,《广雅》解释其为“除也”,耘字本义是指除草。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把那种男耘田,女织麻,孩童也学种瓜等几幅饶有意趣的农家生产小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古代农事活动中,耕与耘都不是简单的工作。每逢春季到来,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农民从地窖中取出沉睡了一冬的种子,放入温暖的水中浸泡,使其恢复活性。同时,也开始驱赶耕牛,将耕地重新翻整一新,这些工作看似琐碎,但在没有农业机械的年代,却是十分吃力,是春耕必不可缺的步骤。
水稻插秧后,要时时照顾苗情。耘田这道工序至今还很难完全用机器来取代,而且耘的工作伴随水稻的生长过程,需要进行多次,古时的耘包括一耘、二耘、三耘。诗中写道:“莫教稂莠败嘉禾”,道出了耘的目的,这里稂和莠都是形状像禾苗而妨害禾苗生长的杂草。耘田的时节正值一年之中最热的小暑和大暑,最是难熬,农人往往需要在烈日下暴背炎蒸。诗中说“解衣日炙背,戴笠汗濡首”,“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农人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农活。
随着使用,耕与耘组合成词语“耕耘”,泛指农耕之事。《荀子》中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浸种、耙耨、插秧、灌溉、收刈、持穗、舂碓……农耕之事远比耕、耘复杂得多。对于农人来讲,一年四季都有那个季节该干的活儿——农人与土地、农作物,在无数个节气轮换间彼此心心相印:侍候庄稼的那双手,干裂粗糙,却沾满谷花麦香;每一棵嫩绿的秧苗,在那双干裂粗糙的手的用心照看护理下,由嫩绿到深绿、苍绿,最后变成饱满成熟的金黄,变成种田人那张黝黑褶皱的笑脸。
《论语》中说:“禹、稷躬稼而有天下”。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一部古代农业史,何尝不是一部农人们如何付出、如何劳作、如何跨过沉重与痛苦,最终收获希望与欣喜的壮阔历史。人们很早就知道财富来源于自己的劳作,不躬耕田畴便不会有生存的资本,于是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领悟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一朴素的真理带着泥土的味道,让整日与泥土为伴的人们相信并谨记天道酬勤、力耕不欺,利无幸至、力不虚掷。
向土地刨要生活是一切不同方式生活的基础。人们感受到了耕耘不仅在田地里,也在日常中,于是从古至今为政治学、士工商贾,都成为人们孜孜以求勤勉自励的所在。所以我们看到,“耕”“耘”本是以农民农业生产为素材而创造的字,其内涵却日渐扩大和升华。
《唐才子传·王勃传》中说:“心织而衣,笔耕而食。”人们把写字画画、著作文章叫作“笔耕”,把勤奋读书叫作“目耕”,把勉力教书叫作“舌耕”,都源于对智力劳动需要像农民耕作那样辛勤的认识,以及凭学问自食其力的自豪感。扬雄《法言》有云:“耕道而得道,猎德而得德。”连道德修养的获得,都可以用“耕”作动词。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耕耘二字,不仅教会我们敬畏土地、敬畏粮食,更勉励我们实干奋进——没有一锄一犁的耕耘,再美好的愿景,终究也是空中楼阁。历史的洪流浩浩汤汤,新时代的气象朝气蓬勃,伟大的时代欢迎每一个愿意耕耘的人,也不辜负每一个辛勤耕耘的人。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汉字中的文化,春“耕”夏“耘”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