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字读音是什么(两个字读音的汉字)
俩字读yo音
老家土话里的有好多俩字读一个音的现象。
比如:“一个”,老家人说“yo”;“给我”,老家人说“guo”;“里头”老家人说“liu”;“起来”老家人说“qai”;“没有”老家人说“mou”等等,举不胜举,说不胜说。
老家土话里的合音字,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即是用第一个字的声母,拼读第二字的韵母。例如,“qo”应该是“敲锅”,读音应该是“敲”的声母“q”和锅的韵母“o”,快读合音而成的。慢慢的我们老家人就把“把东西捣碎叫做qo”了。再如,“麦jan”,就是麦秸秆,读音应该是秸的声母“j”与秆的韵母“an”,快读合音而成的。
老家话里还有种现象,不属于两个字读yo音的合音字现象,但说出来跟普通话比有点儿变味儿,比如:“裤腰带儿”变成了“裤老带儿”,就连河南最流行的“中”,在老家也说成了“裝”。对这种需要现象,老家人解释说,那叫把普通话念“转”了!我觉得一个“转”字,把老家话里变味现象解释的非常清楚到位!
记得我们小时候上学写作文时,遇到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代替,汉字里夹杂着拼音,经常被老师“日刮”。上初中的时候,有了字典,遇到不会写的字,就查字典,绝不偷懒用拼音了。但是有时候想用老家的土话,普通话里又找不到合适的字,这时候只有用拼音替代汉字了。
例如“qo” 在我们老家说话中,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字,例如:qo蒜汁儿、qo蒜锤儿、你不qo人吧、你qo打谁嘞!在碓捶窑儿qo韭花、qo谷子、qo红薯疙瘩儿,但这个“qo”字却难住了我,我翻遍了各种字典,里面根本就没有这个字,我想用“確”“悫”“慤”替代,但读音不太一样,把我表达的意思变味了,无奈只好用了拼音“qo”。
我们老家的口语中,还不止这一个字,多嘞!说着容易写着难,因为字典里就没有这个字。写一点儿老家人,写一些老家事儿,这时候用老家的土话,能显露出乡音乡味儿,能更淋漓尽致的表情达意,但遇到老家话里的字,字典里没有,用现成的字替代变味儿,我觉着还是拼音替代好点儿,那是“木门儿”的“门儿”啊。
有人说,说话写文章,用老家话不好,应该用普通话!这个观点理论上不错,但老家话也是一种特殊的乡愁,一种特有的乡味儿,一种表达乡情时,不能替代的一种特殊的语言!
因此用普通话好?还是用老家话好?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一刀切,更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什么地方用什么词儿”。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俩字读yo音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