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成语故事朝三暮四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成语故事,朝三暮四)

成语故事—朝三暮四

在战国时期的宋国,有一个人养了很多的猕猴,人们都陈他为“狙公”(狙古书里指猕猴),也有人会喊他耍猴的。有些淘气的孩子路过家门的时候喊到&34;

这个猴老头养猴的时间长了,对那些猴子的习性猴子的喜怒哀乐都了如指掌。狙公能从猴子的一举一动中知道猴子的意图,这些猴子也能从狙公的言谈举止中,明白狙公所要表达的意思,猴和人之间形成了一种跨越了物种的默契,狙公的媳妇醋意上来的时候还骂道:“整天就知道猴猴猴,跟猴子睡去吧,不许上老娘的床。”由于狙公养的猴子太多,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食物,他还要求家人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瓜果蔬菜让猴子吃,长时间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他就想限制猴子的食量,如果猴子吃不饱,就会哼哼唧唧的吵闹,甚至还会搞破坏。

有一天,他就对那些猴子说:“咱们剩下的粮食已经不多了,我已经被你们吃垮了。”他的表情落寞,神情忧伤,那些猕猴看他这幅表情,也不敢大闹。他又接着说“从今天开始,每天早上只能让你们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橡子。”众猴只听懂了前面的三,于是一个个急的抓耳挠腮,哎呀咧嘴,来表达不满。这时候狙公灵机一动说:“这样吧,如果你们觉得小,那就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吧”猴子只听了前面的四,觉得每天能多吃了,于是一个个才安静下来,乖乖的等着狙公发放吃的,领着食物的猴子还会给狙公作揖致谢。

“朝三暮四”这个成语原意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多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成语故事—朝三暮四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