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别人批评意见时心态表现良好的是(听得了批评受得了委屈)
想说 | 听了批评,有人“装聋作哑”,有人“恼羞成怒”
面对批评经常会出现两种很不好的倾向,第一种是“装聋作哑”,第二种是“恼羞成怒”,这两种方式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闹出许多笑话。
“装聋作哑”就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哪怕批评者点名道姓,被批评者也置若罔闻,压根不当回事。这样的被批评者,要么是心理素质非常强大,要么是内心极度膨胀。当被批评者闭上眼睛、捂住耳朵,继续沿着自认为正确的方向大踏步前进,就很容易端端正正走进沟里。
“恼羞成怒”就是面对批评立刻暴跳如雷,也不管说的对不对、有没有用,首先破口大骂,然后打击报复,非要把批评者“踏上一万只脚”才能心里舒坦。这样的被批评者要么是盲目自大到自恋的程度,要么就是缺乏基本的人格修养。
戏曲批评未必都是正确的,毕竟批评者不是万能而全知,可能会说对也可能会说错,但出发点都是为了让演员有所提高、推动行业的整体发展,总是能够给被批评者一些启发,或者对这个行业有些帮助。
所以理想的被批评者应当是虚怀若谷,而且具有足够的判断能力。对所有的意见建议都拿来分析,挑选有用的意见来改进自己的工作,对恶意的批评倒确实不用放在心上。“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前辈无数戏曲大家,都是这样面对批评,才不断提升了自我,最终成就了自己,也成全了艺术。
其实,还有些人存在着“对号入座”的习惯。批评者明明说的是张三,李四却觉得是说自己,于是酝酿出满腔的怒火,但偏偏人家没有点名,李四满腔的愤怒无从宣泄,轻则在各种场合排斥贬低批评者,重则撒泼打滚就像泼妇骂街。这种人其实还是对自己缺乏必要的信心,于是才会疑神疑鬼。
一个充满文化自信的民族,必然是有着非常强大的生命力的民族。“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中华民族发展至今,既保持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进行与时俱进的发展,同时也能积极向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敢于以世界眼光和全球胸襟去海纳百川,真正实现了“以我为主”的发展路径。
而真正充满了文化自信的人,也应当是这样的:如果我的艺术不够好,别人说了我就改进;如果我的艺术足够好,别人说了也影响不到我。
反观那些“装聋作哑”者,仿佛只要自己没听到,这些批评意见就不存在了,仍然可以活在自己内心臆造的“天下第一”里;那些“恼羞成怒”者,总感觉自己已然“天下第一”,居然还有人胆大包天敢来质疑自己,简直是自不量力;那些“对号入座”者,就会觉得自己时时处处被人针对,殊不知其实都是心虚。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坚定个人的文化自信,其实也是事关个人艺术成就、事关所从事戏曲种类的未来发展、事关整个戏曲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问题。
文化自信并不是盲目自大导致装聋作哑或者恼羞成怒,也不是肤浅自卑导致对号入座,而是在吸取意见建议的前提下,实现自我的充分发展。
作者:李想
编辑/审核:杨瑶
终审:李承哲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想说 | 听了批评,有人“装聋作哑”,有人“恼羞成怒”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