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游戏

孔子的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孔子,克己复礼)

孔子(三) 克己复礼

孔子踌躇满志的步入社会,打算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一试身手,孔子他是祖述尧舜(是遵循尧舜之道的意思),宪章文武(典章制度顺应周文王,周武王)!就是想要恢复社会的正常秩序,所以他就提出来了“礼”!这个“礼”原先是向祖先供奉的一种物品,是个名词,后来,它变成了人际之间交往的物品,再后来就变成一个意识形态的东西了!就是人们之间的礼貌,礼节!《论语》中记载了孔子日常生活礼仪要求,例如红色紫色的布不能拿来做内衣,便服。夏天在室内穿单衣,而出门一定要套上外衣!加工食物讲究越精细越好!不吃切割得不合规定的食物!

孔子重“礼”行礼,但更看行礼时内心的真诚❤️。他说:“礼过于奢侈不如从简,丧礼的大肆置办不如本身的哀思”!有人说孔子顽固,现在的社会变了,不用旧礼,其实非也。孔子曾经说:“礼云礼云,玉帛之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之乎哉”!其意思就是说:你说礼呀李呀的,难道就是献个玉献个帛吗?不是的,是要对你敬奉的那个人的恭敬!乐呀乐呀,难道就是撞个钟敲个鼓吗?不是的,是通过撞钟敲鼓来完成礼的这个制度规程!

孔子是周礼、明贵贱、辨等列的坚决维护者,他对周礼也进行了改革和发展。孔子打破 “礼下不庶人”(指不对百姓苛求完备的礼节)的局限,主张对所有人都要齐之以礼!强调“仁”是礼的核心,“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克制自己,使言行举止符合于“礼”,就是仁)!要求仁者爱人,孔子把治国平天下解决当时的天下大乱的情况的希望寄托在那里呢?他寄托在提高人的素质上!孔子曾经说:“人而不仁,如何礼,人而不仁如何人”!人如果没有遵守礼的那种自觉素养,那么礼的秩序怎么办呢?一个人闹不起来,两个人之间就存在人际关系了,人际之间关系怎么办呢?就用“仁来解决”!

孔子非常重视人关心人,一次鲁国的马厩(jiu)着火了,看着听说后赶紧问人伤着没有,缺不问的情况。孔子很看重爱人的“仁”!齐国的管仲享用了超越自己身份的礼仪,被孔子看成是补知礼的人,但管仲辅佐齐桓公建立霸政,尊王攘夷!维护了华夏诸侯国的稳定,维护了普通百姓的安定!所以孔子认可了管仲。称他“如其仁,如其仁”!(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啊,)

孔子的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孔子,克己复礼)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孔子(三) 克己复礼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