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治国之道而已(治国之道万端,所以行之者一)

治国之道,知易行难

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治国之道而已(治国之道万端,所以行之者一)

本文共1381读大约5分钟

治国的道理讲起来很简单:只要秉持修身为本、教学为先的原则即可。但是这个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是难上加难。例如,修身要从克服习气做起,戒除贪瞋痴慢疑,这五个方面只一个“贪”字就很难克服,贪财、贪色、贪名、贪利之心都没有,戒贪才做圆满。要做到像孔子所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动念头,连一个恶的、不符合礼的念头都不能够起,谈何容易?

治国之道而已(治国之道万端,所以行之者一)

一个“贪”字,就是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功夫,也不可能完全戒除。再说“瞋”,瞋恚嫉妒,现在人从小在西方教育理念下成长起来,竞争意识非常强,见人之得,如己之失;见人之失,如己之得。自然而然,要克服瞋恚嫉妒,也需要十几年、二十几年时间。再看愚痴,如懈怠、放逸、懒散、沉迷,都是愚痴的表现。再看傲慢,《群书治要·文子》中说:“生而贵者骄,生而富者奢。故富贵不以明道自鉴,而能为非者寡矣。”生来就又富又贵的人,特别容易傲慢。如果生在富贵之家,特别作为君王、领导者,如果不熟读圣贤经典、长时熏修,能不傲慢的、不做错事的人,都是很少的。还没有说“疑”贪瞋痴慢疑,这几方面要戒除一个都不容易,所以修身要奠定好根基,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治国之道而已(治国之道万端,所以行之者一)

“教学为先”就是要尊重圣贤之人,但是圣贤之人虽然有,如果遇不到明君,也很难被重用。所以,在重用贤才方面,要排除这十种难处,才能够使贤人、圣人受到重用。譬如,孔子是圣人,他在世的时候周游列国,就是希望自己的仁爱学说能够为哪一位国君所采用,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为天下的人作出良好的示范,让天下人都来学习,却遭遇了重重困难。

治国之道而已(治国之道万端,所以行之者一)

当孔子到达楚国的时候,楚昭王本来都想用孔子了,为了表示自己对孔子的敬重,还想把有居民的七百里方圆的土地封给孔子。但是,这时,令尹子西进谗言说:“大王您看看,在您出使诸国的使者之中,有像孔子的弟子子贡这样的人吗?”楚昭王一想,说:“没有。”子西又说:“大王的相国之中,有像颜回这样的人吗?有谁的德行能和颜回相比吗?”楚昭王又说:“没有。”子西说:“大王的将帅之中,有像子路这样的人吗?”楚昭王说:“没有。”子西说:“大王的各部长官,有像宰予这样的人吗?”楚昭王仍然说:“没有。”

令尹子西说:“楚国的祖先在周朝受封的时候,封号是子、男的爵位,封地仅有方圆五十里。现在孔子修治三王五帝统治天下的道术,彰明周公、召公的德业,大王如果任用他,那么楚国还能世世代代保住泱泱数千里的土地吗?周文王在丰地,周武王在镐地,他们的领地方圆百里,是小国的国君,最后都能够称王天下。而现在如果孔丘占有七百里的土地,又有贤能弟子的辅佐,这恐怕不是楚国的福分了。”意思是说,楚国要有危险了。

治国之道而已(治国之道万端,所以行之者一)

楚昭王听了之后,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放弃了给孔子封地的想法。这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圣人之腹。圣人周游列国,并不是想升官发财,而是希望遇到一位明君,能够把自己仁爱学说推广于天下,让百姓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社会得以和谐,天下得以治理。但是这些国君、臣子往往以小人之心、狭隘的心理去揣度圣人的心意,结果圣人在世也没有被重用。所以,正如前面所讲,不世之臣要遇到不世之君,才能建立不世之功。卓越的臣子要遇到英明的君主,才能够建立不朽的功勋,否则即使如圣人孔子也难免被埋没。当然孔子晚年著书立说,从事教学工作,在对后世的影响上是历代君王都无法比拟的。这也显示了教育的意义。

治国之道而已(治国之道万端,所以行之者一)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治国之道,知易行难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