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道德经 建德若偷(建德若偷什么意思)

道德经:建德若偷,如果做了好事,你认为该大肆宣传吗?

老子在《道德经》第41章中,提出一个概念:“建德若偷”,这个“偷”字一般都被认作是贬义词,在这儿却用得特别有趣!

道德经 建德若偷(建德若偷什么意思)

一、做了好事,该不该大肆宣传?

“偷”,在大家的概念中,往往是不好的字眼,比如偷窃、偷盗、小偷,这些都被人们不看好。

那为什么老子说“建德若偷”呢?他是要告诉我们,做了好事,不必立马告诉别人,成长最快的方法,就是慢慢去积累德行。

还有一种与之相反的做法,就是像大喇叭一样,四处宣传,做了好事,恨不得让身边所有人都知晓,生怕别人不知道是自己做的。

这两种方法,都没有问题,对自己也都有帮助,但是,从长远来看,默默积累和广为宣传,那种效果会更好一点呢?

道德经 建德若偷(建德若偷什么意思)

二、长期积累,获得的收益更大

用银行存款来打个比方,如果说,高调宣扬是从银行里面取钱,拿着单子把银行里所有存款都取出来,很快就没有了。

做了一件好事,立马就去跟周围的朋友同事汇报和宣传,别人当然会马上来个表扬,甚至奖励一朵大红花,可是这个好事的后续效应,立马也就结束了。

但是,如果是用低调积累的理念去做事,就不一样,等于把这些钱全部存在银行中,时间越久,本钱也就越多,相对而言,得到的收益也越高。

做一件好事很容易,如果长期做好事,即使不求马上回报,别人早晚也会知道,得到的收获,也会更大、更长远。

道德经 建德若偷(建德若偷什么意思)

三、所有的积累,都是为自己而做的

正所谓“厚德载物”,个人的品德和修养,不是一夜之间能达成的,如果侥幸获得一点小成就,就四处宣扬,对别人而言,最多只是听听而已。

对自己而言,也会飘飘然,忘了自己真正的本事,还会养成为了回报而做事的习惯,每做一件事情,都要立马得到积极的反馈,失去客观的对比标准。

这就失去了积累的意义,用一句俗话来形容,就叫“半桶水,七上八下”。

细心观察那些具有很高修养、很强气场的圣人,其实已经早就做了大量积累了。

即使他们已经做了大量好事,看起来却低调无华,默默无闻地继续在努力。

因为,所有的积累都是自己的,不是为别人而做的。

道德经 建德若偷(建德若偷什么意思)

四、如果用于传播正能量,适当宣传也可以

虽说长期暗暗积累更好,但是也不必过分执着,也还是有一些特例。

如果社会需要把这些好事和行为展示出来,给大家作为榜样时,也可以一切随缘。

因为这不是为了自己邀功,只是为了配合大家,改善风气,传播正能量。

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积累,不要把“建德若偷”死板教条,当作颠覆不破的道理,这种情况下,是对别人有帮助的。

道德经 建德若偷(建德若偷什么意思)

结束语:

不刻意而为,坚持长期积累,就会发现,建德若偷,是强化自身德行的有效方法。

“低调积德”和“高调宣传”,你认同哪一种?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道德经:建德若偷,如果做了好事,你认为该大肆宣传吗?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