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名称由来(省名来历)
省名的由来:江西、浙江、福建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名字都怎么来的呢?
今天开始,我们分几篇文章,讲一讲各省级行政区名称的由来。
先简单说一下省制的由来。省制创立于元朝,这个大部分人都知道,但是省这个名称出现,却远早于元朝。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省,只不过当时的省不是地方行政区,而是中央的行政机关,比如尚书省、中书省等。没错,就是三省六部制。
那有人会问,三省六部制中的省跟省制中的省有什么关系吗?
省制最早称行省制,是行中书省的简称。中书省原本是三省之一,在元朝时属于全国最高行政机关,但由于元朝疆域广阔,又是少数民族政权,为了加强统治,中书省就分别向全国各地区派出机构,管理一地的军政,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明清又直接称省。这就是省制的由来。
不过元朝并不是最早发明“行省”的朝代,早在隋朝时,就出现过“行台尚书省”,是中央尚书省向地方派出的机构,作用跟后来的行中书省相似。再往前追溯,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大行台,意思也差不多,但是跟行省制度的区别在于,这些都是临时设置的,只是短暂存在于个别地方,不属于一种地方行政制度。所以行省制归根结底诞生于元朝。
好,废话不多说,我们开始今天的正题,各省名称的由来。
今天讲三个省,江西、浙江、福建。
先说江西,唐玄宗时期就有了江西的说法。唐朝初年实行州县制,全国有上百个州,直接归中央管辖,由于数量太多,中央管不过来,唐太宗就根据山川地理形势,把全国一百多州划分为十个道。其中有一个江南道,包括了今天的江西、浙江、湖南等长江以南的大片地区。到了唐玄宗开元时期,准确时间公元733年,又把10道拆分为15道,其中江南道一分为三,分成了江南西道、江南东道、黔中道。
唐初十道
开元十五道
说到这,很多人应该想到了,没错,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就是江西名称的由来。不过这时的江南西道跟今天的江西省范围差距很大,连湖南省也包括进去了。直到唐朝中后期,经过不断调整,湖南被分置出去,江南西道的范围才变得和今天江西省差不多。所以江西的地理范围是在唐朝定型的。后来宋朝改道为路,设置江南路,1020年又拆分为江南东路、江南西路,江南西路的范围和唐朝江南西道相比,基本变化不大,再到元朝就是江西行省了,范围也是几经调整,最后变的和今天江西省差不多。
唐宪宗时期805-820年
然后再说浙江。浙江与江西很有渊源,前面说浙江在唐朝初年属于江南道,唐玄宗时期属于江南东道,简称江东。这时候的江东范围依然很大,除了浙江,还包括上海、苏南和安徽南部,后来还加入了福建。直到公元758年,唐肃宗又把江南东道一分为三,浙江东道、浙江西道、福建道。这时候浙江名称就出现了。但为什么叫浙江呢?
浙东、浙西
因为当时钱塘江就叫浙江,以浙江为界,北边称浙江西道,南边称浙江东道,是这么来的。但这个时候的浙江东西两道的范围跟后来的浙江省出入还是比较大的,包括了江苏、安徽的南部和上海市。宋朝时,浙江东西两道合并为两浙路,后来又拆分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再到元朝设立行省,原本的两浙和福建合到了一起,称为江浙行省。到明朝时又分开,浙江才单独成为一省。
最后说福建。福建和浙江分分合合几百年,最终还是分家了。唐朝初年,福建属于岭南道,和广东广西是一家子,后来划入江南东道,跟浙江、上海、苏南成了一家,758年又再次分家,单独成为一道,福建道。宋朝称为福建路,到了元朝又跟两浙合并,称江浙行省,明清再次分家,也是最终分家,成为福建省。
唐初岭南道
福建划入江南东道
至于说为什么叫福建?原因跟江西、浙江大不相同,却与福建的两座城市有关,其中一座大家应该已经想到了,没错,正是福州。至于另一座城市是哪里,又有何关联,我们下期讲解。
最后总结一下,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最早都得名于唐朝,地理范围也基本在唐朝定型。三省渊源很深,曾经属于一家,后来分分合合,直到明朝完全确定下来。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省名的由来:江西、浙江、福建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