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万物(道德经 道生一)

《道德经》第四十二“道生一”章考辨与解析

第四十二章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①。万物负阴而抱阳②,冲气以为和③。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④。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⑤。人之所教,我亦教之⑥。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⑦。

[通释]

道产生了一种物态,一种物态产生两种物态,两种物态产生多种物态,各种物态延续下去就形成了千千万万种物态。万物背对着阴而正对着阳,融合的阴阳之气来中和。人们讨厌的正是“孤”“寡”“不谷”,可王公却把它当作称谓。所以从表面上看事物有的在削减它而实际是在增加它,有的在增加它而实际是在削减它。人们劝诫我的话,我也用来劝诫别人。强悍的人不知晓自己是怎样死的,我要把它当作劝诫人的重要内容。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万物(道德经 道生一)

[注释]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产生一种物态,一种物态产生两种物态,两种物态产生多种物态,各种物态构成了万物。一,某一种事物。三,表示多数,许多事物。

②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背对着阴而正对着阳。负,背对着。抱,迎,拥抱,面对着。

③冲气以为和:融合的阴阳之气来中和。冲气,空谷之气,阴阳交融之气。冲,空。气,阴阳二气。以,连词,相当于“来”。为,做。和,中和,调和。

④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人们讨厌的正是“孤”“寡”“不谷”,可王公却把它当作称谓。所恶,讨厌的。唯,正是。孤、寡、不谷,参见三十九章注释⑯。为,傅奕本、帛书甲乙为“自”。

⑤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所以事物有的削减它而实际是增加它,有的增加它而实际是削减它。或,有时,有的。损,减损,削减。益,增益,增加。

⑥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别人告诫我的,我也将它告诫别人。人,别人,他人。之,放在“人”与“所教”之间,取消该短语的独立性。所教,教诲的,告诫我的。教,音jiào,训诲,告诫,告诉。后一个“之”是代词,代指他人。

⑦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强悍的人不知晓自己是怎样死的,我要把它当作劝诫人的主要内容。强梁者,强悍勇武的人。不得,不能得到,不知晓。其,自己。教父,劝诫人的主要内容,隐含“反面老师”的意思。父,音fǔ,男性长者。《说文》:“父,家长举教者。”

[意义归纳]

本章分析了万物产生的过程,阐释事物的阴阳损益的道理,告诫人们不做“强梁者”。全章分为三层。

第一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分析万物的产生,阐释万物的阴阳冲气之理。

第二层:“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以王公自称“孤”“寡”“不谷”引出“损益”的道理。

第三层:“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强调不做“强梁者”。

[解读与点评]

道“生”什么?“一”是个数目,道作为事物运行的法则,作为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它“生”的自然是具体事物运行的法则,是具体事物的客观规律。道是“天下母”,所以它“生一”。“道生一”犹如“道产生出所有事物的客观规律和运行法则”,即“普遍的规律”“普遍适应的法则”;“一生二”犹如“普遍的事物规律、法则生出某一类事物的规律、法则”,这些规律法则具有一类事物的相对特殊性;“二生三”是依次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它的规律和法则更具有特殊性。“道生一”并不意味着道只生“一”,道可能要生出多个“一”,因为它是立体的、漫无边际的,用树状图都不能演示透澈。其实万物的客观规律和运行法则均为道所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数之始,二是一之子,三是二之子、一之孙,以至于无穷。在古时,“三”又是一个表示多数的概数。在本段话中,“三生”还表示了一个一个过程,所以三能生万物。“万”也不是一个确定的数,这里只是极言其多。万物又是一个运动变化的概念。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道的产生和繁衍过程,规律也罢,道理也好,道由一事一物拓展并互为联系,互相影响,运用于“万物”,而“万物”都有的普遍规律是“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负阴而抱阳”中的一阴一阳只是一个比喻,它可能是一正一反、一长一短、一大一小、一前一后…… 人们讨厌的正是“孤”“寡”“不谷”,可王公却把它当作称谓。最初王公称自己‘孤’‘寡’‘不谷’,是在自谦,老子以“示弱”来分析它。

从表面上看事物,有的在削减它而实际是在增加它,有的在增加它而实际是在削减它。“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与第三十六章“将欲~之,必固~之”是一样的道理。

何谓“损之而益”,“何谓益之而损”?比如重臣,权力太大,负荷过重,日理万机,必积劳成疾;或权倾朝野,形成刚愎的性情,积怨必多,成众矢之的。削弱权力,减轻负荷,便会放松,便会自省,健康身心。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别人劝诫我的,我也用它来劝诫别人。既为了把这些道理告诉更多的人,也是从俗、从众,正如“人之所畏,不可不畏”(第二十章)一样。“人们劝我什么,我也劝人什么”,也告诉人普通的道理,普通的道理就是顺乎自然的道理。

“强梁者不得其死”就是“坚强者死之徒”“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第七十六章)的道理。对道来说,正面劝诫的道理是“顺之乃吉”,反面劝诫的道理是“逆之乃凶”。

“强梁者”是“善人之资”(第二十七章),是反面教员。“强梁者”显然不是称“孤”“寡”“不谷”的王公,因为称“孤”“寡”“不谷”是示弱,“强梁者”是示强。

其实中外历史上的“强梁者”不乏其人,夏桀、商纣、周厉王、周幽王、秦二世、隋炀帝、北齐高洋等等,他们“不得其死”的教训并未被后世所有帝王借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希特勒,当代的萨达姆、卡扎菲等等,也都是“不得其死”的“强梁者”。

本章有成语“万物负阴而抱阳”“强梁者不得其死”。

文/陈广逵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道德经》第四十二“道生一”章考辨与解析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