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文学表达里的色彩意味着什么(文学表达里的色彩意味是什么)

文学表达里的色彩意味

色彩意味的文学表达例:

张抗抗《花瓶中的十二株向日葵》

凡·高曾在生命最后两年中,为渴望光明的灵魂,创作了7幅向日葵。浅绿的底色、墨绿的茎叶,然后是大面积金黄和络黄的花瓣。

它们蓬勃而嚣张、昂扬而热烈、沉重而敦厚,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有许多许多种声音,像是虫鸣和蝉语的汇合,从密匝匝的花蕊中迎面扑来。

我听见雨水扑簌簌地从向日葵肥大的叶片上滴下来,渗入根茎的声音。我听见田野上的风,从向日葵森林样茂密的粗秆中穿过的刷刷声。我听见纯金一般灿烂的花瓣,仰头与太阳亲密的对话。

我听见成熟的葵花籽一粒粒从沉甸甸的果盘中迸弹落地,转眼间,有无数株幼苗从泥土中钻出来,它们的骨骼每生长一寸,便发出惊天动地的拔节声。

我听见一声撕心裂肺的呐喊,从画中拙朴的瓶口冲出,那声音如此尖锐惨烈,竟将山上金色的花瓣纷纷震落。我知道那是凡·高无助的喊声,在寂寞的旷野上。他为向日葵唱着永恒的生命赞歌,却在很多年后,寥寥回声才从远方缓缓传来。

我真的听见,许多许多声音,躲藏在凡·高每一幅画的色彩里。

文学表达里的色彩意味着什么(文学表达里的色彩意味是什么)

色彩意味的文学表达例:张晓风《色识》

文学表达里的色彩意味着什么(文学表达里的色彩意味是什么)

娇黄:娇黄其实很像杏黄,比黄瓤西瓜的黄深沉,比袈裟的黄轻俏,是中午时分对正阳光的透明黄玉,是琉璃盏中新榨的纯净橙汁,黄色能黄到这样好真叫人又惊又爱又心安。

自己一时也不知该怎么穿着,才胡乱选中的颜色,看起来不免有点舞台戏服的感觉。但娇黄是定静的沉思的,有着《大学》一书里所说的“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境界。有趣的是“娇”字本来不能算是称职的形容颜色的字眼——太主观,太情绪化,但及至看了“娇黄高足大碗”,倒也立刻忍不住点头称是,承认这种黄就该叫娇黄。

桃花水:据说这种亦名桃花片的石头浸在瓷盘净水里,一汪水全成了淡淡的“竟日桃花逐水流”的幻境。如果以桃花形容石头,原也不足为奇,但加一“水”字,则迷离荡漾,硬是把人推到“两岸桃花夹古津”的粉红世界里去了。类似的浅红石头也有叫“浪滚桃花”的,听来又凄惋又响亮,叫人不知如何是好。

砚水冻:这是种不纯粹的黑,像白昼和黑夜交界处的交战和朦胧,并且这份朦胧被魔法定住,凝成水果冻似的一块,像砚池中介乎浓淡之间的水,可以写诗,可以染墨,也可以秘而不宣,留下永恒的缄默。

文学表达里的色彩意味着什么(文学表达里的色彩意味是什么)

注:“桃花水”、“砚水冻”二名实出毛奇龄《后观石录》品寿山石。

桃花水:石有名桃花片者,浸于定磁盘水中,则水作淡淡红色,是其象也。或曰如酿花天,碧落蒙蒙,红光晻然,宜名桃花天。旧名所称桃花雨后,霁色茏葱,庶几似之。

砚水冻:砚池水微黑而冻,似之。

剔红:一般颜色不管红黄青白,指的全是数学上的“正号”,是在形状上面“加”上去的积极表现。剔红却特别奇怪,剔字是“负号”,指的是在层层相叠的漆色中以雕刻家的手法挖掉了红色,是“减掉”的消极手法。其实,既然剔除职能叫剔空,它却坚持叫剔红,仿佛要求我们留意看那番疼痛的过程。站在大玻璃橱前看剔红漆盒看久了,竟也有一份悲喜交集的触动,原来人生亦如此盒,它美丽剔透,不在保留下来的这一部分,而在挖空剔除的那一部分。事情竟是这样的吗?在忍心地割舍之馀,在冷懒惰有的镂空之后,生命的图案才足动人。

文学表达里的色彩意味着什么(文学表达里的色彩意味是什么)

霁青、雨过天青:霁青和雨过天青不同,前者产凝冻的深蓝,后者比较有云淡天青的浅致。有趣的是从字义上看都指雨后的晴空。大约好事好物也不能好过头,朗朗青天看久了也会糊涂,以为不稀罕。必须乌云四合,铅灰一片乃至雨注如倾盆之后的青天才可喜。柴世宗御批指定“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口气何止像君王,更像天之骄子,如此肆无忌惮简直根本不知道世上有不可为之事,连造化之诡、天地之秘也全不瞧在眼里。不料正因为他孩子似的、贪心的、漫天开价的要求,世间竟真的有了雨过天青的颜色。

文学表达里的色彩意味着什么(文学表达里的色彩意味是什么)

文学表达里的色彩意味着什么(文学表达里的色彩意味是什么)

和宝玉的猩红斗篷有别的是女子的石榴红裙。猩红是“动物性”的,传说红染料里要用猩猩血色来调才稳得住,真是凄伤至极点的顽烈颜色,恰适合宝玉来穿。

文学表达里的色彩意味着什么(文学表达里的色彩意味是什么)

石榴红是植物性的,香菱和袭人两个女孩在林木蓊郁的园子里,偷偷改换另一条友伴的红裙,以免自己因玩疯了而弄脏的那一条被众人发现了。整个情调读来是淡淡的植物似的悠闲和疏淡。

李白“寒山一带伤心碧” ,也用得古怪,世上的绿要绿成什么样子才是伤心碧呢?“一树碧无情”亦然,要绿到什么程度可算绝情绿,令人想象不尽。

词人中小山词算是极爱色的,其中如:绿娇红小、朱弦绿酒、残绿断红、露红烟绿、遮闷绿掩羞红、晚绿寒红、君貌不长红、我鬓无重绿。竟然活生生地将大自然中最旺盛最欢愉的颜色驯服为满目苍凉,也真是夺造化之功了。

世界之大,何处无色,何时无色,岂有一个民族会不懂颜色?但能待颜色如情人,相知相契之余且不嫌麻烦的,想出那么多出人意表的字眼来形容描绘它,舍中文外,恐怕不容易再找到第二种语言了吧?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文学表达里的色彩意味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