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日本信乐烧介绍(日本信乐瓷器)

日本的六大古窑之一信乐烧

信乐烧是日本六大古窑之一,近江国甲贺郡信乐町是信乐烧的始发地。从出土的碎瓦片可以看出,该地窑制业远在奈良时代的天平宝字年间就已开始原始烧制。在平安时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即开始烧制不上釉的一种土陶器,镰仓时代经匠人们改良烧制技法后烧制出的红褐色的陶器。这就是人们现在所说的“古信乐”,制品主要是用于以贮农具、杂器及日用品为主。信乐烧真正的繁荣时期实际上还是从室町时代开始的。平安、镰仓时期流传的并不多见。

信乐烧的胎土粘土属于典型的玄武岩风化的一次性粘土,原土陶土颗粒质粗而杂,混有砂粒的原因是古信乐不采用通常的淘洗来提取陶土,仅仅是将大颗粒的原土粉碎后用大筛进行筛细后得到的原始筛土。其最大特点,是含铁量相对较少,白度高。粘土内还混有大小不一的天然石英石及和长石成分,胎的纹理常常自然漂亮,给人如同岩石般的天然。各种石英砂粒的收缩率与胎泥之间也存在着不同差异,经过1300多度高温的烧制后,成品胎体表现出石子喷薄而出的视观,这种效果,匠人们称为爆石。胎体表面的长石熔解后形成乳白色颗粒或者孔洞也就是人们说的雹眼!当时由于日本制陶技术还比较落后!各种土质在烧窑时的膨胀收缩率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出窑的成品大多歪扭变形甚至崩裂成为废品,胎体上也非常容易出现瑕疵。最初的信乐烧并不施釉,但是在窑内高温下,附着于器表的薪灰熔解后自然生成一层润泽的釉膜,人们也称自然釉,其成品出窑后釉色不固定,主要有黄、褐、绿等深浅不一的颜色!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后世匠人们开始使用玻璃质的偏绿色灰釉,一方面是用来装饰,最主要的是掩饰胎体上存在的缺陷。依照不同的器物种类而采取不同的灰釉调配,在出色匠人的制作下也有令人赞叹的成品佳作,再晚些时候,匠人除了使用灰釉外,还会使用一种光泽感强的乳白釉色。与胎体的红色相结合,烧窑时因薪灰与强火力自然造成的熔岩般的黑褐色块,即形成黑斑,也是茶人们鉴赏的要点之一,在烧制过程中,还有的匠人故意将器物倒置烧制,这样会使釉逆流产生所谓“逆釉”的产物。别有情趣!烧成而后的陶胎一般呈红褐色,根据其含铁量确定了陶胎的的颜色,内部含铁的成分越高,表现褐色调越深,胎表面的长石熔解后会形成美丽的乳白色斑,也是别有趣味!在日本信乐烧的烧制多以赤松木等为燃料,这些木材燃烧后产生的灰借着火势像雪花一样飘下来覆盖在陶瓷表面,与陶土发生化学反应,在陶瓷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自然釉”面。落下的柴灰覆盖不均匀,厚薄不一,陶瓷上会留下浓淡不同的焦痕,为“信乐烧”增加了不少趣味。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良,信乐烧的烧制工艺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它自然、古朴、典雅的特征受到了更多人们的喜爱,在日本六大古窑中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下面附几张信乐烧的图片,方便鉴识。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日本的六大古窑之一信乐烧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