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是什么鬼(张勋是谁?)
外愚内智的张勋,宁愿相信一个骗子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八十):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民国六年,袁项城的棺材板要按不住了,因为说出那句“宫保在,从宫保,宫保不在,从旧朝”的老部下张勋,果然上演了一场狼奔豕突的闹剧。既然能够爬到有名有实的“长江巡阅使”之位,万劫不复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张勋断然不会如此不长记性,甚至堪称是愚蠢。对于这位北洋军阀中“怪物”来说,这位“辫子军”的“张大帅”其实是外愚内智的典型,除了这场规模影响最大的“丁巳复辟”,张勋一生还策划了另外两场闹剧,不过都被扼杀在萌芽阶段,断然没有丁巳年间的这场恨事,如此波及甚广。这也是张勋一直以来处心积虑地“做局”使然,毕竟北洋群雄中有头有脸的大腕儿,眼瞅着“北洋之虎”与那位“武昌首义”功臣已经势同水火,自然都开始蠢蠢欲动,张勋这位“北洋团体”的元老,当然也不甘心坐“冷板凳”。
其实,张勋一直都是明智之人,这一点从他重视实力可以看出,他曾和幕僚们谈论袁失败的原因,直言“项城之所以失败,是由于北陆南冯两人,一个不肯支持,一个公开反对,而两人之所以不愿意与项城合作,只是为了个人利害”。“北陆南冯”指的是“两广巡阅使”陆荣廷以及“长江三督”之首冯国璋。这一点和袁世凯的智囊给出的“困局不在于西南,而在于东南”多有略同。毕竟只要袁能够获得冯国璋的支持,军阀们引以为恃的“北洋团体”就不会分崩离析,就可以有足够的实力扫清西南军阀,而陆荣廷要是不跟着“护国军”扯旗反袁,北洋军在讨袁之役中绝对是压倒性的优势,云南的“护国军”不难被北洋军一股荡平。
张勋
但是,袁世凯对陆、冯两人都怀有猜忌心理,因而“这两个人都走开了,袁也完了”。鉴于这样的下场,张勋秉行着用人不疑,也就是对于身边围绕的一群投机宦海骗子,选择熟视无睹,而且大肆拉拢。喜欢攀文附雅的张勋,对于自诩“文圣”的康有为自然是有所往来,而且将康有为的门生潘博聘为“机要秘书”。潘博则是一位集忽悠和欺骗于一体的掮客,属于骗子中的大骗子。他后来与冯国璋打得火热,接着在吊唁陆荣廷之子时无中生有,以冯国璋的口气试探陆荣廷对于复辟之见。城府很深的这位“陆干帅”口风很紧,只是耐心的听其忽悠,不肯表示任何意见。没想到潘博返回南京后,在张勋面前再次搬弄是非,直言“陆干帅极其赞成”。
辫子军
最终,潘博的保荐人杨增荦撤销他的保举,劝张勋不要把这个危险的“骗子”放在身边,张勋仍然只是把潘博介绍给冯国璋当幕僚,对于潘博信口开河地建言“河间是一个胸无主宰之人,但是他善于观望风色,善于为自己打算,如果大帅个北洋团体一致主张,他不会一个人反对。”张勋却像是吃了一个定心丸,他宁愿相信这个骗子,因为他清楚北洋巨擘们的真实态度,他是“段芝老”再造功勋的垫脚石,他是“冯四哥”问鼎中枢的挡箭牌,之所以宁愿相信骗子,被投子问路,他选择自欺欺人,当然这种“外愚”也是为了做局,大大咧咧的督军团盟主,内在的智慧是为把群雄都拉下马,所求的不过是“股肱之臣”的浮名,毕竟那句京剧念白的“吾回天无力,尚可独善其身”已言明其求索的宿命。
参考资料:《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菜根谭》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外愚内智的张勋,宁愿相信一个骗子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