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村规民约和乡规民约差别(村民乡规民约)

村规民约其十三:乡会禁约

为严申禁约以安民业事。粤稽箕范,重农功,首详食货。豳诗(指诗经中描写农家生活的诗歌)陈民事,兼咏瓜壶。故生财有道,皆顺天地之利以滋培。亦小物不遗,必尽撙节之心以获惜。而后可以为上赋税之供,咸○(三岁大的野猪,泛指大猪,大兽)献下为饔飱(早饭和晚饭)之给,共乐鸠居也。乃有夫也不良人而无耻,或取禾,俨同祭仲;或偷桃,无异东方;或伺白日无人,潜向山园锄紫笋;或喜黄昏有影暗从,野圃剥红姜。术既善于狗偷,毒更甚于虎视。目击心伤,耳闻切齿。于是挽合同乡,严申明禁。倘其事惯攘鸡不改,载○旧习,定必罚依。童羖难宽卫武,明条量地为偿。原情议律不谨者,罪由子弟失教者,咎归父兄。倘恃伙以为强,必鸣官以究治。自后各安本分,为佣亦可营生。犹复故蹈前愆作贼,终难死免。秽行惯喜乎无月,明禁更炳于列星,尔小丑毋玩视也。我乡人宜供凛之。

村规民约和乡规民约差别(村民乡规民约)

村规民约和乡规民约差别(村民乡规民约)

编者小话:生财有道者,顺天地之利以滋培,又小物不遗,尽撙节之心以获惜。何谓顺天地之利?遵自然规律,因利乘便。何谓小物不遗?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原情议律不谨者,罪由子弟失教者,咎归父兄”,这句话侧面提出一个观点:那些狗偷之辈之有今日,实与其家庭品行教育的缺失有着最为紧密的联系。此话不谬,吾人但看今日之教育,多少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便不管不问了,甚而姑息纵容。要之亦只问分数,至于孩子在校内外的品行表现一概不问。这难道可以简单推责给学校吗?“养不教,父之过,教不学,师之惰”,可见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双方都有不可轻轻推卸的责任,谁都别做甩手掌柜。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村规民约其十三:乡会禁约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