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第四(论语跟读里仁第四)
国学课程表·论语·里仁第四
(一)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孔子说:选择有仁德氛围之地居住才是最好。选择居住地如果不选择有仁德氛围的地方,怎么能称得上是智慧?
——良禽择木而栖。
(二)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说:不仁的人不能长久的处于贫困的境地,也不可以长久的处于安乐的环境,有仁德的人会安于仁的境界,聪明的人知道仁德会给自己带来好处。
——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三)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孔子说:只有拥有仁德的人,才能做到真正地(用仁德的标准)喜欢人或者厌恶人。
——当以利益为标准的时候,就是仁德丧失的时候。
(四)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立志于仁德,那他就不会有恶的行为。
——必须坚守“法律、纪律、政策、道德”四条底线。
(五)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说:富与贵是每个人都想要的,如果不是以正当途径得来的,那么就不要;贫与贱是每个人都不想要的,如果不是以正当途径摆脱,那么就不摆脱。君子如果没有了仁德,那还怎么称得上是君子?君子没有一顿饭不遵守仁德的,就算是最紧迫的时候也是这样,就算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
——“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六)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喜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的人。喜好仁德的人,没有什么能够比这更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施行仁德的时候能够让不仁的事情出现在自己的身上。有能够一天内尽其所力施行仁德的人吗?我没有见过力量不够的。或许有这种人,但我没有见过。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七)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孔子说:一个人人犯的过错,和其同一类人犯的错是一样的,只要观察一个人犯的过错,就知道他是那一个类型的人。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八)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上能够知道真理,就算晚上为真理去死也在所不惜。
——知道真理很重要,但传播真理、捍卫真理更重要。
(九)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想追求真理,却又为自己粗劣的衣食感到羞耻,这样的人是不能与他一起谋划大事的。
——虚荣是阻碍进步的绊脚石。
(十)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特别的倾向,也没有特别的反感,一切按照“义”的要求来做。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十一)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心中追求的是道德,小人心中追求的是私利,君子心中装的是规矩,小人心中装的是好处。
——“圈子现象”“后门现象”是阻碍良好社会秩序建立的绊脚石。
(十二)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说:只依照利益做事,会产生很多怨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十三)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乎如礼何
孔子说:用“礼”所倡导的谦让的原则去治理国家,有什么困难的?不用“礼”所倡导的谦让的原则去治理国家,那该如何对待“礼”呢?
——内不与民争利,外当为民争利。
(十四)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孔子说:不要担心没有地位,而要担心是否能够胜任;不要担心没人赏识自己,而要努力获得让人赏识的能力。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十五)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说:参啊,我的学问里有一个道理贯穿始终。曾子说:是的。孔子走了之后,学生们问:是什么意思?曾子说:夫子的学问,忠、恕两字就可以总结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十六)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明白的是利。
——“义”是道德高尚的表现,但有时候却也不能被它束缚。
(十七)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到道德高尚的人和事,就要向其看齐;看到违背道德的人和事,就要反省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情况,从而加以改正。
——追求正能量。
(十八)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说:侍奉父母的时候,认为他们的不当之处应该温和的提出意见,在他们没有听从自己意见之前,仍然要恭敬顺从而不违抗顶撞,为他们担心操劳,却不能有怨恨。
——要相信“父母吃过的盐比自己吃过的米都要多”,做过错事后回头再看,多是自己固执己见,没有将父母的意见放在心上的缘故。
(十九)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的时候应当尽力服侍父母,而不应该轻易离家。如果一定要离家闯荡,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目标。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二十)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如果能多年坚持父亲传授的精神,就可以说这个人做到了“孝”。
——民族精神的传承在民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十一)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生日,应当记在心里不可以忘记,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感到高兴,一方面为他们随着年龄增长而愈下的健康状况感到担忧。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二十二)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孔子说:古代的人不会轻易许诺,是害怕自己做不到而感到羞耻。
——如果发誓管用,人类早已灭绝。
(二十三)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孔子说:有严格自律并按照规矩办事,却发生过失,这样的情况是很少的。
——贪小便宜吃大亏。
(二十四)
子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行动要敏捷。
——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什么都不做。
(二十五)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相互为伴。
——坚持正确的事,总会得到理解。
(二十六)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游说:侍奉君主太过频繁,就会招致侮辱;朋友交往太过频繁就会导致疏远。
——任何交往,都过犹不及,超出了“礼”,就会适得其反。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国学课程表·论语·里仁第四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