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以爱之名,溺你之心”(以陷溺其良心而不自知)

以心溺于爱,便无正知正见

“以爱之名,溺你之心”(以陷溺其良心而不自知)

文钞原文:

人心之陷溺,正道之难闻也。人性本善,本具明德,由无人指示,昧而弗知。其有指者,或更增其昧,以致毕生不闻正道。故孔子谓,朝闻道,夕死可矣。足见世之虚生浪死者多多也。良由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讲学者欲明圣人之道,反晦圣人之心,以不在根本上着手,而在枝末上致力。且将根本认为枝末,枝末认为根本。虽欲诚意正心,不以格去心中私欲之物为事,此心既被私欲之物锢蔽,其知见皆随心之私欲而为定准。如爱妻爱子者,其妻子再不好,总觉得好,绝不觉其不好。以心溺于爱,便无正知正见。

若将爱之私欲去尽,则妻子之好与不好,如镜现相,妍媸立见矣。私欲既无,真知自现,则意不期诚而自诚,心不期正而自正,身不期修而自修矣。

——《印光法师文钞》· 正学启蒙三字颂游注序

“以爱之名,溺你之心”(以陷溺其良心而不自知)

白话译文:

人心的陷溺,正道的难闻。人性本善,本来具足光明正大的品德,由于没有人给他指示,于是迷昧而不知。其中也有给他指示的,或者更增加了他的迷昧,以致一生不能听闻正法。所以孔子说: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足见世间虚生浪死的人太多太多了。实在由于大道就在眼前,而向远方去追求;事情本来容易,却要追求困难。

讲学的人,想要阐明圣人之道,反而暗晦了圣人之心,因为不在根本上着手,而在枝末上用力。而且将根本认为枝末,枝末认为根本。虽然想要诚意正心,不以格除心中私欲之物作为事务,这个心既然被私欲之物所锢塞蒙蔽,他的知见都随着心中的私欲,而作为定准。例如爱妻子儿女的人,他的妻子儿女再不好,他总觉得好,绝对不觉得她们不好。因为他的心沉溺在私爱中,就没有了正知正见。

如果将这个爱心的私欲去除究尽,那么妻子儿女的好与不好,如镜子现出境相,美丑立刻见到了。私欲既然没有了,真知自然现前,那么意念没想真诚,而自然真诚,内心没想端正,而自然端正,自身没有想修养,而自然修养了。

——如诚法师译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以心溺于爱,便无正知正见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