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父母官又称什么(父母官是多大的官)

“父母官”的称呼是怎么来的?

第329篇 解读《大学》(18)

--“父母官”的称呼是怎么来的?

作者:红岭浸道

引子

古代先贤的著作,包含着极深刻的哲理,对个人的认知和修养作用极大。但许多人因为“文言文”难读,就放弃了。

笔者由于机缘巧合,对“文言文”不怎么“畏惧”,所以能够细读,并收获巨大。

因为如此,我斗胆将自己对一些“古代经典”的解读和体会分享给大家,使得大家再遇到这些“文言文词语”时,能够轻松理解。

下面就解读一下《大学》的部分内容,不一定对。

关于“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历史上称的“父母官”,来源或许就在这句话吧!

“乐只”,是对于人的面目表情的描写。“乐”则口之两角向上,“只”时口之两角向下,是表情变化的两种典型。

“乐只君子”,就是君子的喜乐苦痛表情引导着民众的喜乐苦痛,就如父母的喜怒哀乐会影响子女的喜怒哀乐一样。

关于“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就是说,你“君子”就如“师”和“尹”一样,“民”都远远地“看着呢”!

“赫赫师尹”,显示的是师与尹的“显赫”。是指的在高位者,是贵族,并不是普通人。

儒家“教育”的对象决不是普通人。我们在读儒家经典时,一定要时刻注意这一点。

在这一段时,作者也“点明”了:“有国者不可以不慎”。作为“有国者”,难道不是贵族吗?

经典中说“辟,则为天下僇矣!”说的是“不要偏离那些“絜矩之道”。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需要注意的却是不要偏离“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啊”!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父母官”的称呼是怎么来的?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