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惊人死不休出自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出自唐代杜甫的登山)
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唐代大诗人,世称“诗圣”。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祸乱迭起的时代,他的诗歌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充满着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感,被誉为“诗史”。
杜甫从小就饱读诗书,一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曾北游齐、赵,南下吴、越,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在巍峨的泰山,他以《望岳》一诗抒发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
天宝五年(746),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欲一展抱负。不料科举考试遭到奸相李林甫的破坏,杜甫只好奔走于权贵之门,投诗献赋以自荐,受尽白眼和冷遇。寓居长安10年,杜甫生活相当贫困,因此他对下层老百姓的痛苦深有体会,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深恶痛绝。
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杜甫于兵荒马乱之中只身去投唐肃宗,中途被叛军俘获,后来他潜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受任为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申救宰相房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由于战乱和饥荒,加之对仕途失望,杜甫辞官进入在当时尚为安定富足的蜀中。从“安史之乱”爆发到杜甫入川的四年间,整个国家动荡不安,杜甫的生活也充满危机,颇为艰难。这一时期他的诗歌创作有了泪与血的滋养,达到了巅峰状态。《春望》《月夜》、“三吏”“三别”等传世名篇从诗人浸满忧悲的笔下不绝涌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泣血心声展现出杜甫心忧苍生社稷的博大情怀。
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四川,沿江东下,辗转流离,以舟为家。长期的水上生活使得体弱多病的杜甫病情加重。这一年,他抱病登岳阳楼,北望关山,老泪纵横,题下《登岳阳楼》一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可谓字字血,声声泪。纵然只有一身疾病,一叶孤舟,杜甫炽热的胸怀里绵亘着的依然是万里江山,满载着的依然是家国之悲。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诗圣”杜甫漂泊一生,却忧民一世,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在青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