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城隍庙供奉的是哪位神仙(城隍庙简介)

城隍庙

一,城隍庙

城隍庙,是用来祭祀城隍神的庙宇。城隍神,有的地方也叫城隍爷。城隍神的夫人,叫城隍奶。

城隍神,大多由本地,有功于地方百姓,去世的名臣英雄或聪明正直的人士来充当。

道家有,“聪明正直,死而为神”的说法。

城隍神,是我国世俗信仰和道教信奉的一个地方的守护城池之神,也是一个地方的守护神。

他是冥界(俗称阴间)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

在我国古代的传统城市建筑格局里,必有而常见的公共建筑是:官署衙门,城隍庙,孔庙,土地庙,钟鼓楼,戏楼,园林,道观,佛寺,清真寺等。

城隍庙就是必有而且是重要的城市公共建筑之一。

由此可见,城隍庙对我国古代城市文化的影响非常大。

二,我国的世俗信仰

城隍信仰,源自于我国原始宗教信仰的自然神之一,也是我国世俗信仰(也叫民间信仰)的重要神祇之一,后发展成为独立完善的宗教信仰单元。

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源于人们对超自然或神秘力量现象的畏惧和崇拜。

原始宗教,也叫部族宗教,是宗教的一种。

是远古时代及人类未开化时代的宗教,多受“万物有灵”“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表现为自然崇拜,精灵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巫术崇拜等。

我国的世俗信仰,就来源于原始宗教。后来,又主要受到儒教,道教,佛教的影响。

中华文明被认为是缺乏宗教基因的的文明。任何的宗教,在中华文明里,一直都不占据主流意识。

包括,我国历代的封建帝王,对各种宗教也都只是做为利用的手段,而从来没有把宗教做为目的。

兼容并包多元性及和为贵,是我国世俗信仰的显著特征。

我国民间,把各种宗教信仰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从而构成了一个杂乱的多教合一,多神灵崇拜的信仰体系。

各神灵来自于不同的宗教体系,却又没有本质上的冲突,相安而处,依每个人的需求去信仰。

这是中华文明,几千年以来,没有深受宗教太大影响及困扰的难得之处!

城隍神,就是我国世俗信仰里,这样的神灵之一。

著名宗教人士南怀瑾先生,曾讲过一个笑话。

一个民间老太太,买了10块钱的水果,去庙里烧香。

求神灵保佑:

保佑我家老爷子身体健康!

保佑我儿子升官发财!

保佑我孙子考上大学!

保佑…………!

等祈求完烧完香,就把水果又带走了。

这个笑话,一方面可能会觉得好笑,但从中可以看到,我国的世俗信仰对神灵的实用性。

另一方面,再深思的话,任何的宗教,都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随着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人类的需求也是无限的,很多宗教可能就满足不了了。

人类历史上,被人类抛弃湮灭的宗教也很多!

三,城隍神的形成历史

城隍信仰(城隍神信仰的简称,下同)的形成,有一个不断吸收其它宗教信仰内容,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

城,最早指的是古代一个城市的城墙。

隍,最早指的是古代一个城市围绕城墙外面的深沟壕沟,有的有水,有的没水。

城隍信仰,来自于农耕文明。

水墉神是城隍神的起源。

从历史记载来看,最早见于周代《礼记》里的天子八腊中的水墉神。

天子八腊,意思是周代天子年末的时候,祭祀的八个神灵。

水墉是指农田中的沟渠。水墉神就是农田里的沟渠神。

后来,随着人类社会城市的发展,水墉神就升格为城隍神,被视为城市的守护神。

城隍神原来是自然神,后来又逐渐发展成为人格神。

与西汉初年的将军纪信有关。

楚汉争霸时期,刘邦被项羽困于荥阳。刘邦的手下大将纪信假扮刘邦,让刘邦解脱出围。后,纪信被项羽烧死。

刘邦得天下后,封纪信为十三省总城隍,在长安建庙立祠,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祭祀。

文景二帝时期,将供奉的纪信封为城隍神。

因此,古长安不仅是城隍信仰的发源地和传播地,也产生了最早的城隍人神——纪信。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因不断的战乱,城市的不断被毁,使人们求安定求城市被守护的心愿更加强烈。

城隍信仰也不断增强。

进入唐代,城隍信仰已蔚然成风。

宋代,城隍神被正式列入祀典。并明确规定新官到任三日内,必须去拜祭城隍庙。

元代文宗时期,朝廷让城隍爷配享夫人。从此,城隍庙就有了寝殿,专门供奉城隍爷及城隍夫人。

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天下城隍神,并完善了城隍神的祭祀制度。用来达到对各地方官吏和百姓的精神统治。

把城隍神分为四级:

国家都城的城隍神封为王,职位正一品。

省级城市的城隍神封为公,职位正二品。

地市级城市的城隍神封为侯,职位正三品。

县级城市的城隍神封为伯,职位正四品。

各城隍庙的建筑规模等级,完全参照各地方的官署衙门。

各城隍神的礼服,也按各地方官员的等级,配制冕毓官服。

清代继续沿用明代的城隍制度。

四,各地的城隍神

因,纪信是第一个被人格化的城隍神。

所以,全国奉祀纪信为城隍神的城隍庙是最多的。

如:西安,户县,兰州,天水,西固,郑州,方城,固始,荥阳,新密,镇江,临安,襄阳,南充等等。

后来,随着古代城市的发展,人们的城隍信仰也非常普遍了。

各地信仰的城隍神也更加人格化,本土化,多样化。

大多以当地百姓普遍认同的,已去世的英雄或名臣为当地的城隍神。

如,苏州是战国时代的春申君黄歇。

芜湖的城隍神是周瑜。

北京是文天祥。杭州是周新。南宁桂林是苏缄。上海是秦裕伯。等等。

五,儒释道思想对城隍文化的影响

儒教是我国华夏文明土生土长的宗教,是礼乐文明的代表,是我国原始宗教的直接继承者。

儒教以儒家的十三经为经典,以古代的官僚机构为组织,有多种多样的祭祀。

祭祀:天地,社稷,宗庙,孔子,泰山,祖先等等。

前面提到的水墉神,也是儒教的祭祀之一。

道教也是多神崇拜。

东汉张道陵创立的正一盟威道,其直接渊源就是巴蜀氐羌民族的原始巫教——鬼道。

历史上,援佛入道是道教不断丰富完善并提升自我的重要手段。

从东晋起,道教就开始大量地吸收融汇佛教的内容。

如,佛教的三界,六道轮回,因果,天堂地狱,劫难等等,或被原封不动地搬进道经,或略加改造而成为道教的内容。

历史上,随着城隍信仰的兴起,道教把城隍神也纳入了自己的神灵体系。

城隍神就逐渐成为道教尊崇的主要冥界神灵之一。开始成为道教阴间的行政长官,掌管阴间的事务。

道教的许多法事活动,都要请城隍神到场。

后来,又随着佛教的中国化,以及特别是隋唐时期儒释道三教的大辩论和融合。

在北宋时,已实现了儒释道的三教合流。

因此,在宋代佛教的“水陆法会”中,也开始把城隍神列为重要的恭请神明之一。

但,佛教的阎罗王或地藏菩萨与道教或世俗信仰的城隍神,还是有区别的。

城隍信仰,来自于遥远的原始宗教,形成于儒释道三教合流,是中华文明重要的传统文化单元。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城隍庙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