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区别(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中的大爱精神)

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

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区别(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中的大爱精神)

“杀身成仁”,是儒家提倡的志士仁人所应具有的高尚道德品格,语出《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当维持仁德与保全性命发生冲突的时候,志士仁人的选择不是为了保全性命而背弃仁德,而是为了成就仁德而不惜牺牲生命。

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区别(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中的大爱精神)

“杀身成仁”,是将仁德放在了比生命更为高贵的位置上。近代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一首著名的小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意在言爱情的价值高于生命,而自由的价值又高于爱情,为了追求爱情和自由,其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代价。

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区别(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中的大爱精神)

这虽然与孔子所言的“杀身成仁”之目的不同,但其精神实质是相通的。贪生怕死、为求得一己苟活而不顾一切仁义道德的人,自古以来为世人所唾弃,而杀身成仁、视义德高于生命的人,会得到人们的称颂和敬仰。

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区别(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中的大爱精神)

“舍生取义”是孟子所言的道德抉择,语出《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取义”常与“杀身成仁”相提并论,“仁”与“义”均为儒家核心价值观念。孟子的“舍生取义”,可以看做是孔子“杀身成仁”的另外一种表达形式,两者的内涵是一致的。

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区别(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中的大爱精神)

孟子接续以上论述:“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为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这段话的大意是,生存当然是我的欲求,可是我的欲求还有比生存更为重要的,所以不能苟全生命;死是我所厌恶的,但是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更厉害的,所以在需要的时候是无法避免赴死的。如果人们没有比求生和避死更为崇高的欲求,那么由于贪生惧死就会不择手段,无所不为。当一个人的心中有着比恋生恶死更为高贵的情感和欲望时,才会做到有所不用,有所不为。不是只有贤人才有这样的心地,生而为人皆如此,但唯有人能保持这种高洁的心地不沦丧。

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区别(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中的大爱精神)

孟子的这段解说,将“舍生取义”的内涵表达得既清晰又明了。概括来说,生命诚然高贵,但是于人而言,仁义的价值更重于生命,君子贤人可以做到,为了持守仁义而献出生命。自古至今,中华民族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不胜枚举。

(图片源于网络)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