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傅佩荣谈做人(傅佩荣谈人生)

傅佩荣:最难把握的分寸在与人交往,这两句忠告适用于所有人

“分寸”所考虑的是自己的言行有多少分量,以及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评价如何。

一般说来,我们很容易“自视过高”,非要等到屡受打击之后才愿意承认现实。

1 自视过高的通病

我曾收到一位学生寄来的一叠文章,说是被台湾各大报刊退的稿,希望我做些指点,以便可以刊出。

“文章是自己的好”,我早就学得了教训,绝不轻易对别人的文章说长道短。

几年之后,这位学生熬出头了,在一家报纸副刊上写专栏,每篇二千多字,洋洋洒洒,真是风光。

不过,依我的个人经验,这一类文章写上半年就会无以为继,不然就是重复某些观点,直到编者与读者都求饶为止。

2 藏拙的道理

怎样才算懂得“把握分寸”呢?

入手之处是自我反省与不断成长;

最高境界是“行其所当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

年轻时,谁不希望少年得志?但是,得志之后,要表现什么?

难道是使出浑身解数,不管好的坏的,只要是自己做得到的,全部搬上台面?

公众人物,有几人懂得“藏拙”的道理?

藏拙即是知道“分寸”,然后老老实实去充电,脚踏实地去耕耘。

傅佩荣谈做人(傅佩荣谈人生)

3 说话的陷阱

有一副对联写得好: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如脱缰野马,易放难收。

如果能够努力学习,并且认真收心,自然为人处世就会有些“分寸”了。

前面谈到写作,在说话方面也是如此。

如今,大家都喜欢做“两极化”的判断,黑与白不容混淆,是与非必须辨明。

影响所及,似乎一个人说话不偏激就是没有立场或没有个性。

譬如谈话类的电视节目,近年来大受欢迎,一个共同的趋势则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我因为常有机会演讲,也深深感受类似的诱惑。

譬如,有人问我:“哲学”好不好?

我义不容辞,总是强调哲学如何有益于人生,以致许多年轻人真的想去念哲学系了。

不过,当他们问我“哲学系”好不好念时,我的答案立刻变成“难矣哉!”

因为念了哲学系之后,首先就会碰到出路问题。

我有几个学生,念完博士两年多了,还是找不到专任教职。

他们的程度与能力都是杰出的,但是苦于人际关系有限,在今日校园民主的风气之下,只能坐令人才浪费了。

有了这样的经验,看到这样的事实,我以后连宣传哲学的言论也必须收敛了。

傅佩荣谈做人(傅佩荣谈人生)

4与人交往的考验

“分寸”最难把握的,还是在与人交往方面。

孔子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意思是:在与君主(领导、上级)交往时,如果拚命提供宝贵的建议或者不断提出忠告,就会变成自取其辱;

在与朋友交往时,太过热心提出建言,结果则是渐渐疏远了。

这是不是叫我们不要给领导或朋友提建议,有忠告也不说呢?

当然不是。

与人相处又怎能缺少“直”的品德呢?

“友直”是益友的第一项条件。

如果能做到“直”而“不数”,就是合乎“分寸”的要求了。

观察别人眼中的小草,比较容易;但是自己眼中的大梁呢?

耶稣以小草与大梁做比喻,目的是希望人们自我反省。

只有深刻的自我反省,才能明白“分寸”不只是说话或行动的技巧;同时更是合乎人性本来面目的自觉与修养。

人的心是“易放难收”的,能够收心,才能体会“分寸”的意义。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傅佩荣:最难把握的分寸在与人交往,这两句忠告适用于所有人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