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昧使人无知(愚昧之人什么意思)
《庄子》:愚昧之人由意识产生贪欲,有智慧者由条件塑造因果
一、人生的痛苦和焦虑,源于没有能力去追求自己所期望的事物,又不甘心忍受当下的生活。
当一个人的生活充斥的全是焦躁和纠葛时,这样的状态可以用煎熬二字来形容了,如果一个人能认清生活,明白因果不虚的道理,并按此规律来作为,才能从这种煎熬中释然,并且合理的改善当下生活。
愚昧的人由主观意识产生贪欲,一生活在贪欲的煎熬之中,而有智慧的人则是抛开贪欲,站在理性的角度以因果条件去作为。
《道德经》之中有一句话,叫: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祸害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了,罪过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严重的了。所以懂得满足这种满足,才是真正的满足。
功名不求盈满,利欲恰到好处,这个世上本没有所谓真正的富足,富足是在自己的本心之中,对于世间很多贪心不足的人来说,他的生活状态胜过多数人,但对于他来说并没有知足坦然的心态,反而一味渴求自身达不到的事物,这就是贪欲的祸根。
人可以有名利之心,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却不能为名利之心所迷惑,名利会成为束缚人的枷锁,阻止人的正常发展,也会给自己内心带来无尽的伤害。
如果一个人只是沉浸在忽略本质条件的基础上,单纯地追求物欲的满足,这样的人只能活成人生悲剧。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来追逐无限的知识,那就危险了,明明知道这一点,仍要去追求知识,那就更加危险了。
庄子认为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没有边际的,人不可以追求一个自身无法达到边际的事物。
庄子本意并非指一个人不要去学习,而是以“知识”隐喻“外界事物”,意指:不要去以有限的生命追逐无限的欲求。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应该是按照因果条件的规律使然,去追逐自己“应该”获取的事物,而不是总贪求自己“想要”获取的层面。
所以人生最好的状态一定是以清醒认知的为前提的智慧,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一个人不能满足当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因为什么样的条件和因素造成了自己当下的局面,同时更要知道,能够通过什么样的条件提升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事物,按照条件因果的方向去作为。
而不是只是在贪欲的驱使下,去追逐一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事情,那样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因此出现更加糟糕的局面。
二、庖丁给文惠君宰牛,手脚并用,宰牛的时候可以让牛的骨肉分离,并且发出声音,更神奇的是,进刀子的时候刀割物裂的声音没有不符合音节的,又合于舞步,又合于节奏。
文惠君看到之后大喜,说:“太好了,你的技术怎么达到这般地步的?”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自然之道,并不是停留在技术上面,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看到的仅仅是一头牛,三年过后我能心领会神,不需要靠眼睛来观察,也不需要靠感官的认知,只是心神的活动,就可以依照牛的自然纹理劈开牛的筋骨空隙,把刀引入骨节的空隙,顺着牛的自然纹理来操作。
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总是用刀去触碰筋肉的地方,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总是用刀去砍骨头,但是我的刀用了十九年,都还像新的一样,就是因为我可以找到牛骨节的空隙,并且游刃有余。”
人生的作为如同庖丁宰牛的过程一般,有的人用刀去“砍筋肉”,有的人直接去“砍骨头”,这样不但会使自身过度疲劳也达不到目的,结果还损失了自己的刀刃。
而最恰当的方式就是找到牛的筋骨空隙,按照自然纹理去斩杀解刨,能够轻松地达到目的,还不会伤及自身。
人生便是如此,最好的人生并不是在自己主观意识的迷惑下,去祈求一些本不应该属于自己的事情,而是以条件为基础,去塑造自己“应该”作为的人生,这样达到目的不但轻松便利,还能在杀了几千头牛之后,保证自己的“刀刃”像新的一样。
很多人对于生活都会有这样一种体验,总感觉活得特别累,还总是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就像我们开篇所说的“既没有能力追逐自己想要的事情,又满足不了自己的生活”。
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就是因为自己缺乏了对生活的觉悟和审查,失去了查看事物条件的思维,如果能够改善自身的意识,看到事物表象背后的因果,由条件入手,才能摆脱有主观意识引起的贪欲,并且转入实际条件之中以此作为,这样的人生才是值得追求的。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庄子》:愚昧之人由意识产生贪欲,有智慧者由条件塑造因果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