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关雎》原文(《诗经·关雎》古诗)
《诗经》之《关雎》(八年级 下册)
关关雎鸠jū jiū,在河之洲。
窈窕yǎo tiǎo淑女 ,君子好逑hǎo qiú。
第一章以雎鸠和鸣起兴,写男子的愿望,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纲目,统摄全篇。
参差荇菜cēn cī xìng cài,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wù 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wù mèi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第二篇写男子对姑娘的极度思念和追求而不得的痛苦。“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抒写求之不得的忧思,把男子对姑娘的思念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参差荇菜cēn cī xìng cài,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sè友之。
参差荇菜cēn cī xìng cài,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
第三章写男子幻想愿望实现的欢乐场景。“琴瑟友之”写男子想象姑娘已经答应了自己的请求,用弹琴鼓瑟表现二人相处时的和谐愉快。“钟鼓乐之”描写的是男子幻想未来结婚时的热闹场景。
注释:
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共160篇;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分为周颂、鲁颂、商颂。《诗经》中的诗歌以四言为主。《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关雎》是《诗经•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诗经》中诗的标题一般取自该诗的第一句。关关雎鸠: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关关,拟声词。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洲:水中的陆地。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好逑:好的配偶。逑,配偶。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流:求取。寤寐: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思服:思念。服,思念。悠哉悠哉: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悠,忧思的样子。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芼:挑选。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快乐。诗意: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那水中的陆地上。文静美好的姑娘,正是男子的好配偶。
水中高低不齐的荇菜,采荇人在船的左右两边求取。文静美好的姑娘,(我)日日夜夜都在追求她。追求她的愿望难以实现,(我)日日夜夜都在思念(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我)翻来覆去睡不着。
水中高低不齐的荇菜,采荇人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摘。文静美好的姑娘,(我)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水中高低不齐的荇菜,采荇人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文静美好的姑娘,(我)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主题归纳:
《关雎》写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追求和思念,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愿望实现的喜悦,表现了追求爱情中的苦与乐,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写作特点:
采用比、兴手法。开篇以和鸣的雎鸠为“比”的对象,兴起“淑女”为“君子”的佳偶,借助鸟的行为来引出抒情主人公对“淑女”的殷切盼望;接着以水中高低不齐的荇菜为“比”的对象,兴起“君”子对“淑女”的渴慕之心。比、兴手法的运用,使人物情感和自然景物完美融合,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双声词(如“参差”)和叠韵词(如“窈窕”)的运用,既增添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也增强了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的生动性。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诗经》之《关雎》(八年级 下册)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