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 人品(宋之问的人品与诗品)
宋之问:品行不端的一位诗人,却留下一首诗,流传至今
宋之问是唐代著名的文人,在做人和做诗人这两个方面,他有着天差地别的表现。作为一个人,他的风评极差,作为一个诗人,他的一首诗却千古流传。
宋之问的表现不禁让人心生疑问,他的人品究竟差到了什么程度?他又是如何写出被人千年传唱的诗篇?又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造成了他如此表现?
长于诗文,却向往仕途宋之问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但他的父亲却给了他一笔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写诗文的本领。之所以说写诗文的能力,是宋之问最宝贵的财富,是因为它后来成了宋之问立足社会的最主要的技能。
宋之问的父亲名为宋令文,宋令文从未想过要刻意去培养自己的儿子,只是他自小就十分热爱学习,而且还多才多艺。而宋之问也并非刻意地向父亲学习,只是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写诗文。
想必宋之问一定天资聪颖,不然他也不会年少便“因诗成名”。根据史料记载,在当时没有人能够超越他写的五言律诗。
在宋之问发现了自己的才能后,他便一心想要求取功名。而宋之问会选择参加科举,也许是不堪忍受普通人的生活,也许是因为年轻气盛,很想要被世界看到,又或者只是随波逐流。
但无论是出于什么考虑,从宋之问选择参加科举的那一刻起,他的一生便注定要和权利争夺纠缠不清了,而他的作品质量,也将随着他的境遇而起起伏伏。
宋之问参加科举之时,适逢武则天掌握朝中实权。当时宋之问一举高中,而武则天用人又不论出身,因此,武则天很爽快了给宋之问封了九品殿中的职位,待武则天称帝之后,更是一路将他提拔到了五品学士。
为维持自身地位,谄媚武则天及其宠臣正是从宋之问成为五品学士开始,他不知不觉陷入了权利争斗之中。虽然宋之问对自己的处境并没有察觉,但是在权利争斗中,他并不是无辜的人。之所以说宋之问并非无辜之人,是因为五品学士对宋之问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而他完全没有经得住考验。
对于出身普通的宋之问来说,五品官阶的待遇让他欲罢不能。而五品学士的工作性质,也让他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地满足。“五品学士”其实是天子,也就是当时武则天的“文学言语顾问”。通俗一点来讲,其实就是陪同武则天一同吟诗作对。因为武则天喜好诗文,所以对宋之问非常地重视。
也许就是因为“五品学士”,带给宋之问的感觉太过“美好”,所以他就很想尽自己所能保全地位。而作为文学言语顾问,宋之问很自然地采用了“谄媚”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地位。
一次,武则天一时兴起,便让自己的亲信上官婉儿主持了一场诗文比赛,以一件锦袍当作奖品。在比赛之时,左史东方虬不仅率先写完了诗文,而且十分精彩,武则天便把锦袍赐给了他。可没想到,当宋之问将诗文《龙门应制》呈给武则天时,武则天竟然将送出的龙袍要回,赐给了宋之问。
常言道:“天子乃金口玉言”,是什么让武则天竟然出尔反尔呢?是宋之问写的诗文更胜一筹吗?其实并非如此,主要是因为《龙门应制》乃是歌功颂德之作,迎合了武则天当时的心理需求。
然而,宋之问不只拍武则天的“马屁”,他还整日阿谀奉承武则天的宠臣。在宋之问看来,谄媚武则天及其亲信,是他维护自己的最有效手段,而且他的手段还被屡次证明是有效的。宋之问曾因为谄媚武则天宠臣张易之兄弟而升官,被提拔为司礼主簿。
宋之问一直沉浸在靠谄媚取宠的世界里,这是世人唾弃他人品的一个原因。而他的诗词很自然地都是歌功颂德之作,毫无新意可言。但宋之问对此却并不自知,因为他的诗文一直是被褒奖的,也许这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吧。
中宗即位,仕途跌宕起伏但其实,即使宋之问发现了自己的诗文所存在的问题,他估计也不会去改善。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宋之问在武则天身边的生活,就像白开水一样乏味。如此贫瘠的生活“土壤”,又怎能结出“艺术”的果实呢?而宋之问也断然不可能会放弃那样优渥的生活。
而命运却给了宋之问改善自己作品的机会,但同时也意味着他将开始经受生活的严刑拷打。705年,武则天被逼退位,唐中宗即位,因为之前谄媚过武则天宠臣张易之兄弟,所以被宋之问贬为泷州参军。
被贬不仅是宋之问人生中第一次遭遇挫折,而且还是“从天堂到地狱般”的落差。据说古代时泷州的环境非常恶劣,常人很难存活下去。被贬泷州无疑给宋之问乏味如水的生活,加了很大的“料”。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宋之问的作品质量,开始有了显著的改善。
宋之问在前往泷州的时候,途径大庾岭时写下了《度大庾岭》,这首诗写尽了宋之问当时内心真实的凄凉,令人动容,被后世人反复赏析。到达泷州之后,宋之问因担心自己性命不保,于是便偷偷地跑回了自己的家乡。
而宋之问逃离流放之地的行为,显然触犯了当时的律法,这便是他人品为人诟病的又一个原因。然而在他犯罪的同时,他也在途中写下了后来那篇妇孺皆知的诗文《渡汉江》,千古流传。
逃至洛阳后,宋之问偶然间发现了自己2个好友,在密谋诛杀宰相武三思。他竟然内心暗自窃喜,并快马加鞭地赶往了京城,将好友密谋之事上奏了朝廷,只是为了再次回归往日的辉煌。不得不说,宋之问的人品真的是差到了极致。
被贬越州,生活回归平静,却因政变再起波澜因为提供好友密谋杀害宰相的消息,所以宋之问被升为鸿胪主簿。他以为自己又回到了武则天称帝的时期,于是又开始运用自己的谄媚伎俩。他先是谄媚武三思父子,后是谄媚唐中宗。宋之问的手段确实又奏效了,他再次回归了学士的官位。
但宋之问却没有回到曾经辉煌又安逸的生活,没过多久,朝廷便发生了动荡。宋之问因为依附安乐公主,而被太平公主构陷,被流放到了越州。
越州是如今的浙江绍兴,风景十分秀丽,那秀丽的风景,似乎安抚了宋之问“千疮百孔”的心灵。
而宋之问大概是厌倦了在权利争斗的漩涡中挣扎的生活,可是他却没有挣脱的能力。后来,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了政变,李隆基登上了皇位,宋之问因之前谄媚过张易之兄弟和武三思父子而被赐死。
纵观宋之问的一生,他的大半生都在与仕途纠缠。为了达到目的,他不择手段,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利益,还损害了自己的名誉,最后也没有做出一点政治功绩。纵然有诗篇千古流传,可他却不会因此千古流芳。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宋之问:品行不端的一位诗人,却留下一首诗,流传至今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