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杀生着不死,生生者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不加倍者,撄宁也)

庄子: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要想活一人,就得死一人

我们可能觉得不将不迎,不毁不成。这是一种至高的境界。这已经是得道之人了。

可是庄子提到了更高的一层境界。他在《大宗师》篇说:“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樱宁。樱宁者,樱而后成者也”。

他提出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的这种概念叫‘樱宁’,他可以去拒绝一切,然后迎接一切,可以去摧毁一切,然后成就一切。这叫做‘樱宁’。

这个樱宁就是拨乱反正,釜底抽薪,斩草除根。

最后达到一个正向的系统,他讲这句话之前呢,他还说: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这个‘杀生者不死’就是‘杀性者不死’,只有消灭了我们的这种杂念,才能够让灵魂得以永生。‘生生者不生’,也就是‘生性者不生’,如果你一味的着眼于自己的身体。着眼于外物反而 也达不到这种真正的灵魂的永生。不能够维护你生命系统的正常运转,不能够活尽天年。

这也是老子说的:‘外其身生存’。庄子在《齐物论》篇也说:“方生方死,方此方生,彼事方生之说也”。人的一生就是生和死的不间断的这种搏斗的过程,我们有时候太急功近利,太疲于奔命,反而把自己的灵魂搞丢了。没有灵魂照看的躯体,他就是行尸走肉,他一定会走向支离破碎的,会加速我们形体的毁灭。

庄子在《达生》篇说:“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而鞭之”。一个真正善于牧羊的人,他是能够首尾兼顾的,这个队伍的速度不是取决于领头羊。不是取决于你的疲于奔命,而是取决于速度比较慢的那几只羊,这就是一个整体协调性。

只有人的灵魂才能够首尾兼顾,才能够把我们整个的生命系统协调起来,就像国外有一句谚语这样说的:‘走的慢一点,我要等一等我的灵魂’!如果我们的灵魂跟不上我们的步伐,我们的形体,一定就像一盘散沙。它会加速我们形体的消亡。

这是一个道理。庄子在讲‘樱宁’这个概念之前,他讲到了得道之人女偊传授大道给一个叫卜梁倚的人。卜梁倚是一个非常有道器的,有道根的,这样的人悟性非常的高,所以七天的时间就让他悟道了,就让他得道了从‘外天下’到‘外物’,到‘外生’,‘朝彻’,‘见独’,入于‘不生不死’。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生命系统正向调整的过程。

在庄子《寓言》篇,颜城子游给他老师汇报他七年得道的经历,也是这么说的,说:“一年而野,二年而从,三年而通,四年而物,五年而鬼入,六年而天成,七年不死不生”。最后都是达到这种不死不生。

如何达到不死不生?卜梁倚从外天下开始,这个外天下就是没有了这种眼花缭乱的色尘障碍。樱宁的这个概念也就是在给我们表达。人的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追求这种不生不死。这种不生不死指的是我们的灵魂不灭,只要你的灵魂不灭,自然就可以照看我们的身体,让我们的肉身活尽天年。

卜梁倚的外天下和颜城子游的一年而野,都是从混乱的状态趋向最后有条不紊的生命系统的运转,最终达到不生不死。在修行的路上,有很多人修行到一定的阶段,都会大病一场,他这个过程就叫做‘樱宁’,就叫做‘樱而后成’,这才是人的生命的意义。有些修行人为什么不能够活尽天年?比如说阳明先生58岁就去世了,而真正的有道之人。我们不能以肉身的存在来评判他,这是一个误区。

像王阳明先生为什么58岁就去世了呢?龙场悟道之前,已经动摇了自己的生命的根基,在这种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中,耗散了自己的先天之本。

把上天赋予我们这种先天之本,它是不可逆转的。但是庄子说‘性修反德’,这个‘性修反德’就是可以去修补我们的灵魂。可以去修补我们生命的内核或者本质。

庄子在《逍遥游》篇也明确的说:“彭祖为夭,殇子为寿”。

不是以人的形体的存亡而来判定一个人是否能够永生。当我们能够找到我们的灵魂。

存在的意义的时候。这个灵魂永生,灵魂存在的意义,它是一种阴德,而是可以荫及千秋 万代的。

这个阴德就是看不见的德,真正得道的人,他都是外天地,遗万物。忘记自己肉身的生死的。阳明先生临死之前说:“我心光明,夫复何求”?庄子在临死前才会由衷的去说:“天地为棺椁,日月为连璧,万物为资送”。知道了‘樱灵’的概念,知道了‘樱而后成’的这个概念,我们就理解了为什么道家说要想活一人,就要死一人。

我们能够消灭掉那个假我,才能让真我存活。这个真我,这个本我。只有身心灵合一的时候,才能够找到真正的本我。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庄子: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要想活一人,就得死一人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