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于世故是什么意思(老于世故是什么生肖)
《道德经》:老于世故的处世智慧和经验之谈
鲁迅先生评价“道可道非常道”一句说:只是一个“说不出”。
道,高深玄妙,连老子都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的确不是普通如我们能够说得清、道得明的。
但是细看《道德经》,除了论道的部分,其实也有很多为人处世的智慧和人生哲学。
但老子大体是主张“无为”和“不争”的,受他这种主旨思想的影响,《道德经》的智慧,就难免少了一些激进奋争的色彩,而更多的,是一种老于世故的明哲和圆滑。
道德经第七章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这句话其实涉及到一个问题,即一个人遇事,碰到利益、名誉之争,到底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方法”,注意这里是方法而不是态度。
老子的最终落脚点是“身先”,但这种“先”不是自告奋勇、争先恐后,而是以退为进。
比如《水浒传》里,吴用挑唆林冲去杀了白衣秀士王伦,他的本意就是要让晁盖做梁山之主,但林冲事成,推举晁盖的时候,晁盖一定要推辞不受,一定等林冲再三推举不过,才勉强受之。
试想,如果林冲一推,晁盖即受,那么晁盖在梁山好汉心里面,包括林冲心里会是怎样的一种地位和形象?
第七章紧接着又说: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很明显,老子并不是主张“无私”,而是要采取一种明智的方法,来成就成全自己的“私”。不能不说是老于世故的精明圆滑。
再比如:《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老子讲“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我们看这段话,到底是争还是不争呢?很显然是“争”,但老子说我们应该采取一种更加高明的方法去争,采取迂回路线,而不是直进直出,什么方法呢?
那就是“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在好处面前,不要自我夸耀,自我表扬,不要自吹自擂,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小阻力,最大化的得到利益,即“诚全而归之”。
那么这样做,到底有什么道理和依据呢?
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意思就是,从我的理解和观察来看,自古以来,委曲才会保全,屈枉便有伸直的机会;低洼才有充盈的可能,陈旧才能够得到更新;只有少取便会获得,过于贪婪便会迷惑,其结果反而什么都得不到。
老子看似说无为,其实自始至终包含着一种“无为而治,无为而胜”的思想在里面。
他主张法天法道,本意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种路径,但诚如鲁迅先生所言,这个“道”到底是什么,一般人不好理解,说不清楚。
既然说不清楚,就存在着不易施行的弊病,而且老子身处的时代,正是“天下大争之世”,七雄纷争,各国君主互相讨伐,所以老子的思想只能成为一种“乌托邦”式的梦想,而在商鞅的法家思想面前落败,不被时代所接受和认可。
而老子的主张也自有其理论根基和现实意义,只是有些思想,在我们今天看起来,不免过于世故、过于圆滑,甚至过于被动、过于高深,有些知易行难罢了。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道德经》:老于世故的处世智慧和经验之谈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