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打是亲,骂是爱,下一句(打是亲骂是爱后面那句是什么)

“打是亲,骂是爱”骗了多少父母,毁了多少孩子?

叔叔从小对表哥比较严格,表哥也很争气,一直是“别人家”孩子的存在。见过他的人就没有不夸奖他的,直到上初中后,他的优秀“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疯狂的叛逆。

表哥叛逆后,叔叔对他更严格了,希望表哥能悬崖勒马,可没想到,叔叔的更严格没有起到正向作用,反而让表哥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叔叔一家人愁坏了,用了各种办法也没有让表哥回到“正轨”,起先我还有些纳闷?表哥从小就听话,还特别会察言观色,学习成绩也格外优秀。按理说不会这样,直到有一天,我去表哥家借东西,才知道表哥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打是亲,骂是爱,下一句(打是亲骂是爱后面那句是什么)

表哥是家里的老大,叔叔觉得老大就要是弟弟妹妹的榜样,所以对表哥的言行举止还有学习都抓的很紧,只要表哥没做到位,轻则一顿责骂,重则一顿打,如果他反抗,只能换来更严重的打骂。慢慢的他就像是习惯了,每天按部就班的学习。

直到初中后,他上了寄宿学校,叔叔觉得表哥从小就听话懂事,肯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行为,一定会认认真真的学习。可没想到,表哥在学校就像是脱了僵的野马,刚去学校时,成绩还是全校前几,一段时间后,成绩严重下滑。

上课也不认真听讲了,还学会了抽烟打架,经常捣乱,老师说了也不听,就叫叔叔去了学校,叔叔一听表哥在学校的所作所为,当时就怒了,没忍住,在老师办公室打了表哥一巴掌,刚好也是周五,叔叔给表哥请了假,就把他带回了家。

回家之后,叔叔二话没说拿起棍子打表哥,表哥以前都是默不作声。这次,他抄起家伙和叔叔对着打,一边打一边说,你除了会打我,你还能干什么,我变成这样都是你逼的。

打是亲,骂是爱,下一句(打是亲骂是爱后面那句是什么)

叔叔听了,愣住了,停下了手里的动作,不敢置信的说,我逼的?我还不是为你好,想让你成材,我怎么不打别人,就打你呢?

表哥气愤的说,我不需要你管,我恨死你了!学我也不上了,从今天起我出去打工,自己养活自己,说完就跑了出去。后来,表哥真的不上学了,出去打工了,可也经常出事,他遇到事情时不是发脾气就是靠打一架,谁劝也不听,他越来越孤僻,平常也很少回家。

叔叔看到他给予厚望的孩子变成这样,最后也和自己不亲,反而怨恨上自己了,后悔不已,可现在也没办法改变。

打是亲,骂是爱,下一句(打是亲骂是爱后面那句是什么)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管教他时打骂一下又有什么关系呢?再说了“打是亲,骂是爱”。这还能错?答案是当然是错的。

那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除了打骂还有别的方法吗?当然有了,以下三点建议可以看看。

第一点:遇到错误行为,带着孩子一起想办法

有时候孩子犯了错或者过于调皮,家长第一反应就是生气,说了他还顶嘴,下一步,大多数家长就会开始动手,打了他后还一直重复说他刚才的错误,很多时候家长也并不会注意场合。

但可以想想,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和孩子一起去解决,慢慢得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会懂得很多道理还能提高他解决问题的能力。

打是亲,骂是爱,下一句(打是亲骂是爱后面那句是什么)

但这需要家长很大的耐心,和逐步引导。

第二点:放低声音,使用幽默

大多数家庭里,说话声音越低的那个人反而更有权威,父母吼叫的时候孩子反而觉得事不大,依旧拖拖拉拉,但当你很冷静和他说的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异常紧张,他那时候特别老实。

当孩子犯错时,你可以尝试放低声音去讲,等到这件事完全过去时,你再用幽默的方式重演绎一下,这样他就会印象更深刻,下次再发生类似的事时就不会再犯错。

打是亲,骂是爱,下一句(打是亲骂是爱后面那句是什么)

需要记得,孩子永远是提供给我们很多欢乐的盟友,而不是敌人,这是一种很愉快的关系,多数情况不必和孩子太较真。

第三点:尝试语言沟通,非暴力解决

对于孩子的语言,很多时候太天真,会无意冒犯别人还有自己,不够礼貌,多数情况下家长可能一下就恼火了,会说这孩子怎么这样,咋啦咋啦的,脾气急的家长可能直接就上手了。

打是亲,骂是爱,下一句(打是亲骂是爱后面那句是什么)

其实不必如此,可以再试一下,跟孩子沟通讲刚才不够礼貌,再重新组织下语言说一遍,孩子会看到,家长没有发飙,他就知道,家长是重视他的语言,如何和别人沟通的,他就会再试一次。

启示录:

“打和骂”并不是一种爱孩子的正确方式,很多时候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也是不对的。我们不能因为孩子是弱势群体而随意对孩子进行打骂。

教育孩子的观点虽然是百家争鸣,但打骂这种方式显然是错误的,很多家长觉得打骂会让孩子得到一些教训,让他不再犯这种错误,但这种行为大概率会让孩子有些反感,很多时候不会让孩子涨记性反而还会对家长有些怨言。

所以,对待教育孩子这件事,家长还是需要慎重,大多数孩子会因为童年的打骂产生一些不好的想法,这种错误的方式也会在他行为处事上体现,特别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代替吼叫打的方式有很多,用正确的方法教育优秀的孩子,对于教育孩子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还是需要家长小心甄别。

小伙伴,你们觉得呢?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打是亲,骂是爱”骗了多少父母,毁了多少孩子?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