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的文言文(揠苗助长的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2)——《揠苗助长》
说起文言文,特别是经典的文言文,人们一定会想到《古文观止》,书中的文章都是两三千年中国文化的精华,要想学好文言文当然不可不读,但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现阶段读《古文观止》还是太早了,就像刚出生的小 baby 得先吃奶,再吃辅食,然后才能吃饭一样,学习文言文也得从最简单最短小的开始。
前几年听矮大紧的《晓年鉴》,这货居然说他上小学的时候他妈就让他背诵《古文观止》,而且是每天一篇,如果他说的没有什么水分的话,他确实是手机中的战斗机,但对于我来说,到现在为止,《古文观止》中的字儿还没有认全呢。
所以我还是老老实实从最基本的文言文开始教孩子吧,为了省事儿,我先是买了一本《小学生必背文言文》,开始我就想按照这本书来背吧,拿到书之后我翻了翻,觉得有一些我自己并不喜欢,或者我觉得并不适合孩子背诵,所以我是挑着书中的内容来让孩子背诵的,有时候我又从别的书中找一些我觉得很好的文言文或者是文言文的段落,比如有的是从《聊斋》、《世说新语》,还有《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甚至还有京剧和八角鼓岔曲的唱词,这不可避免的有我自己的个人的偏好在内。
让孩子背文言文肯定会占用一些时间,因为现在孩子除了学校的课程之外,一般都会上补习班,学钢琴,练舞蹈啊等等之类的,如果背诵文言文再占用大量的时间,孩子会很觉得很累,负担会更加重,所以我就是利用非常零碎的时间来教孩子背诵,比如孩子在洗澡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还有就是上下学的路上,欧阳修说他读书的时间是三上,这个三上就是马上、枕上和厕上,所以我也基本上也是三上的时间来背诵。
我一般情况下不会让孩子一下背诵很多遍,我没有让他很快在短时间内把一篇文言文就背下来的这种企图,一般是我先读一遍,然后把其中不太好理解的词语解释一遍,然后每次一般就是我给他念,然后或者一起念或者一起背,或者他背我听,每次都是零碎的时间,所以每次背诵的时间就是两遍,而且即使是有时间,我也不会让他一次背诵很多遍,因为我感觉时不常的背一遍要比一次背诵很多遍的效果要好,就好像少吃多餐要比一下子暴饮暴食对身体好一样。
我让孩子背诵的第 一篇文言文,就是《小学生必背文言文》这本书中的第一篇 篇《揠苗助长》,我觉得这本书把《揠苗助长》放在第 一 篇,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有一些讽刺意味,似乎是在暗示当前的小学生的教育状况,也是一种揠苗助长的情况,因为现在幼儿园小学化,小学初中化,前些日子一个朋友在他朋友圈里发的小学五六年级的数学题,我觉得应该是初三的题目,我读题读得都有点困难,更别提做了。有点惭愧。
我想起来我小学时的一个历史老师,他说鲁迅 5 岁的时候,他能背的古文有一尺厚,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啊,也许没有那么夸张,但是即使去掉水分也很可观了,估计这就是鲁迅能够成为一代文豪的基础吧,因为鲁迅先生无论是骂人的功夫或者是怼人的功夫,都是天下无双的。
现在我们来说说这背诵的第一篇文言文《揠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由于是第一 篇开始背诵的文言文,孩子对于这种语言感到很陌生,基本上不太理解,所以开始背的时候很吃力,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没有学过外语的人上来就让他背一篇英文一样。但我觉得这个第 一 关总要过去,好在我并没有着急,这篇文章也是用了两天的时间背会的。
我觉得文言文它的美在于它的非常简洁、传神、有节奏感,现在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篇文言文它的好处究竟在哪里,这一段有 41 个字,但就是这 41 个字,把一件事情完全交代的非常清楚非常完整,第一 句话用了一个长句,“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就一句话,就把什么人,干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交代的非常明白,非常清楚,如果要用白话文来说,恐怕就会显得非常的啰嗦,紧接着四个字,“茫茫然归”,就仅仅用了四个字,就表现出了这个宋人的愚蠢的样子,这 四个字相当的精炼,非常的传神。我以前听人说,说世界上有三种人,第 1 种人是非常聪明而且非常的勤奋,第 2 种人是非常的愚蠢而且非常的懒惰,第 3 种人是非常的愚蠢,但是很勤快,然后说第 1 种人当然是最好的了,因为既聪明又勤快,但是最可怕的呢是第 3 种人,就是非常的愚蠢,但又非常的勤快,因为他就经常会做这种愚蠢的事儿,非常傻的事儿。这个宋人当然就属于这个第 3 种人了。
这个后面“谓其人曰”,我对这个“谓其人曰”的这个“人”字有一点疑惑,因为解释说,这个“人”是指的家人,但我觉得他为什么不直接写“谓其家人曰”呢,但是我自己又没有其他更好的来解释,因为他后面写到“其子趋而往视之”,那当然这肯定是对他的家人说了,但是我觉得如果是写成“谓其家人曰”,就更好解释,更好理解。下面一句话,“其子趋而往视之”,这个“趋”字又是非常的精炼,一个字就可以表现出这个宋人的儿子吃惊着急,迫不及待的样子。
后面 4 个字“苗则槁矣”,一句话,直接把结果亮明,画面感极强。所以写作文的用词一定不是华丽,而是朴实,准确,精炼,就像王维的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和”圆“用词非常的朴实无华,但是非常的有画面感。
在学这篇文言文的时候,如果孩子能够慢慢的领会“茫茫然归”,“趋而往视之”,这种用词的精炼和巧妙,慢慢的积累,对于将来写作文是大大的有好处的。
《揠苗助长》最后,还有两句话,“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这两句读起来和背诵起来都比较拗口,所以我就没让孩子来背,我觉得家长更应该去体会这两句话的含义,说我们培养孩子的时候是顺其自然顺其天性,什么时间干什么时间应该做的事儿,还是说像宋人这样揠苗助长,被“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所忽悠了呢。
这篇《揠苗助长》让我想起了唐朝柳宗元写的另外一篇古文叫做《种树郭橐驼传》,说的是郭橐驼种树种的非常好,有人问他种树种的好的原因,他就说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只是给他种好,然后给他培好土给它浇完水,然后我就不管了,让他自己去生长。那些种树种的不好的人呢,有的是不关心这棵树,土也不培,水也不浇,有的是关心太过了,一会儿去摸摸树,又去掐掐树他,一会又去摇摇树,看它的根是不是长出来了,所以呢,太过关心或者不关心都会害了树。我想揠苗助长也好,郭橐驼种树也好,都会让我们现在这些大人得到一些思考,究竟应该怎么样去培养孩子。
这篇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将来我也会让孩子来背诵,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他的很多文章比如还有《捕蛇者说》也都是将来要背诵的文言文的篇目。
另外多说一句,既然是揠苗助长,那么我们为什么还有”拔苗助长“这个词呢?因为在郭沫若的《雄鸡集》的一篇文章中说”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果被拔起的苗不仅不能成长,反而枯搞了。“后来为了简化便于扫盲,拔苗助长就被广泛使用,今天台湾地区没有拔苗助长这个成语,只有揠苗助长。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2)——《揠苗助长》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