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洛阳纸贵才女多(洛阳才子指的是谁)

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洛阳纸贵 - 三大才子到底谁的才华更胜一筹呢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洛阳纸贵,这三个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所推崇的三大才子各有千秋,到底谁的才华更胜一筹呢?如下,我们边走边看:

惠施 - 学富五车

惠施(前390年-前317年),战国中期宋国(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学派开山鼻祖。合纵抗秦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在当时各个诸侯都享有极高的声誉。主张广泛分析世界上的事物来从中总结世界的规律。著作未能流传下来,哲学思想只有通过其他人的转述而为后人所知。其中最重要的是庄子著作,主要有“历物十事”。《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中也有记载。

学富五车出自《庄子·天下》,原文是:“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此言多有批评惠施之意,说他熟谙很多方术,虽然著述颇丰,能够斡旋五国兴衰,但很多道理舛误杂乱,言辞多有不当之处。

曹植 - 才高八斗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沛国谯县(安徽亳州)人。自幼颖慧,10岁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著有《洛神赋》《白马篇》等,代表作为《七步诗》。文学批评家钟嵘也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才高八斗”出自于谢灵运对曹植的崇高评价。

左思 - 洛阳纸贵

左思(250年-305年),齐国临淄(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出身寒门,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用了整整十年写成《三都赋》,比肩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喜爱《三都赋》的人争相抄阅,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成语“洛阳纸贵”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时。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洛阳纸贵”是对横跨五百年历史的三大才子的赞誉,时间跨度大,诗赋论专注领域各不相同,但绝对都是当时出类拔萃的顶尖人才。

不过,有个人可不管你车富不富、才高不高、纸贵不贵,一句话做了结论:“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博识,安足继之?”意思是说,“天下之才总共一石(十斗为一石),曹子建(曹植)自己就占了八斗,我占了一斗,从古到今的其他人合用一斗。曹子健奇异的才能、广博的学识,哪里能够赶得上呢?”

此言出自谢灵运,他不仅自夸了自己的才华,更突出显示了曹植的地位。即便是打个对折“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四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五斗。”那也足见曹植的文学地位。

谢灵运(385年-433年),出生于会稽始宁(绍兴上虞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南北朝杰出诗人、佛学家、旅行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与颜延之齐名。其母是王羲之外孙女。宋文帝承袭帝位后,将谢灵运召回京城,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把从古至今的人全都不放在眼里,自己也擅长诗文,颇有才华,狂傲清高,唯独敬畏曹植。

最最要命的是曹植那首《七步诗》:“煮豆然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被兄长曹丕进逼,性命攸关之时,限定七步之内完诗,且是命题作文 ,以“兄弟”为题而文中又不得出现“兄弟”二字。这可需要极好的心理素质与文学素养作基础。其恶劣的成诗环境绝不是李白躺在床上的“床前明月光”、杜甫大风掠过的“安得广夏千万间”,更不是李煜面对春花秋月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所能比拟的。

谢灵运“才高八斗”的海夸与“才高一斗”的自诩绝非空穴来风。因此,洛阳纸再贵、五车书再多,也难以匹敌八斗高才 - 曹子健。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洛阳纸贵 - 三大才子到底谁的才华更胜一筹呢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