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墨经一中同长也有哪些图形(墨经 平,同高也)

【逻辑学】《墨经》“同”“异”之辩

1.“同,异而俱于之一也。”(《墨子·经上》)

“同”聚异而一也。同一就是众异合一,是合异为同,而非异中之同。如,同、体同、合同、类同均如此。没有纯粹的单一之同。

2.为什么同中有异?

关键在于理性:

a.理性对同一概念可以有异维度理解。

b.所以对同一事物可以有可以有异维度理解

c.所以对同一客体可以有可以有异维度理解

3.那么为什么还需要“同”而非只保留“异”

“同”是理性之单元,是思维单元,没有“同”之确定性就没有思维之确定性,也就消除了可思维性,即无思。故,“同”是立思之根。

“同”是知性建构之单元,没有“同”知性无所区分,也就无法建构客体世界。

“同”是感性单元,没有“同”就无所感觉。

4.“同”和“异”关系

4.1感性知性和理性均是先立“同”

4.2立“同”即分“异”:每一个“同”均异,故相异之“同”组合为一个上位系统

4.3立“同”之后分“异”:对于个体,进行分析、分解。

是故,“同、异”交织纠缠相伴相生、相反相成不可机械分割。

5.由是,“同”“异”是一种辩证关系:分立且纠缠

6.论辩证

辩证:辨证。辨者,辨别、区分也,即分离、分立。证者,证明、论证,即区分需要理由和根据,是一个推理过程。

故,辩证乃是区分之推理,推理之区分。

7.可见,作为中国第一部逻辑著作的《墨经》并没有确立起同一性原则,所以中国古代没有严格的同一律,这也是中国古代逻辑的巨大遗憾。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逻辑学】《墨经》“同”“异”之辩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