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什么意思
烟雨夜读 |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
文 | 烟雨客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尽管最终在他手里亡国,但他对民脂民膏的理解还是很深刻的,尤其是在他创作的《官箴》24句96字中。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抚养安绥。政在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所得,风俗可移。毋令侵削,毋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为尔戒,体朕深思。
其实,孟昶当政时,四海升平,国泰民安,还是一派祥和。这时的孟昶还很清醒,鉴于前朝国君王衍因吏治腐败而亡国的前车之鉴,于后蜀广政四年(941年)撰写了这篇振奋人心的“官箴”,颁于郡国,以期让官员们“历历在目”,“则必能隐惕于其心”。
孟昶的用意是官员们能够体谅下情,知道民生的艰难和不易,进而在治国理政中能够恪尽职守、体恤民众。
这则官箴也在历史上留下了鲜明的痕迹。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曾受朝廷的命令书写过一则十六字的碑文,文字内容正是取自孟昶的《官箴》:“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也就是说:官员们所领的俸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百姓们虽然好欺负,天理却难以容忍。后来,这一碑文被颁发到各州县,刻成石碑,叫做“戒石”,立于官署衙门的大堂上,警示官员们务必清正廉洁,克己爱民。这件事曾被后人传为佳话。
近代诗人李大钊,在看到玉泉流贯颐和园墙根,潺潺有声,闻通三海之时,写下了这首振聋发聩的诗作。
玉泉流贯颐和园墙根,
潺潺有声,闻通三海
近代 李大钊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
苦心经营、耗尽民力的帝王宫阙,很快就凋敝不堪甚至烟消云散,可是其中的民脂民膏,又有多少统治者会看到,进而知晓亡国的根由?
唐代诗人唐彦谦在夜宿田家时,看到民众稼穑艰难的生活,也有感而发。
宿田家
唐 唐彦谦
落日下遥峰,荒村倦行履。
停车息茅店,安寝正鼾睡。
忽闻扣门急,云是下乡隶。
公文捧花柙,鹰隼驾声势。
良民惧官府,听之肝胆碎。
阿母出搪塞,老脚走颠踬。
小心事延款,□余粮复匮。
东邻借种鸡,西舍觅芳醑。
再饭不厌饱,一饮直呼醉。
明朝怯见官,苦苦灯前跪。
使我不成眠,为渠滴清泪。
民膏日已瘠,民力日愈弊。
空怀伊尹心,何补尧舜治?
良民惧官府,听之肝胆碎、民膏日已瘠,民力日愈弊……颇有杜甫笔下三吏三别的况味,唐朝的局势已经是江河日下了,知政失者在草野,从来如是。
送上饶皇甫宰
宋 徐元杰
天下邑无不可为,在人忍耐自为之。
信能宁心办坚苦,事到难处天扶持。
民吾同胞痛癢切,何忍横敛类剥肌。
心诚求之若子保,人亦怀之如母慈。
上饶迩来号凋剧,苟焉称贷负赖随。
况多权官惨剥割,又肆席捲公化私。
吏奸得售科罚计,等第输钱与断词。
词人欲休休不得,充庭塞狱缠累累。
公来愤悱感动处,与认前时已贷赀。
谓令亲民民必及,民固可欺天莫欺。
民脂民膏供我禄,胡宁又割民膏脂。
催科仅仅欲逃责,毫分不忍科罚施…
当官员习惯于敲骨吸髓而对民众疾苦无动于衷的时候,诗人发出了沉痛的呼吁,可是空怀伊尹心,何补尧舜治?
赠乔县尹
宋 何梦桂
神君当日蔼民谣,复见君来试割刀。
花下帘栊閒讼牒,柳边亭榭见旌旄。
农桑课最趼丝殿,刍秣征宽骨士高。
泉出后田浑不饮,恐他滴滴是民膏。
为官者应如何?泉出后田浑不饮,恐他滴滴是民膏……若能一念及此,也可做个好官了。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烟雨夜读 |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