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翻译(岂若从辟世之士哉翻译)

《伯夷列传》中的“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怎么解?

今日继续读《伯夷列传》。 其中有一句,非常令人费解,自古就争议不断。

原文是: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有版本译作:

整个世道都浑浊的时候,高洁之士便显现了出来。难道是因为他们把道德看得太重,或将富贵看得太轻吗?

也有版本译作:

当全天下都浑浊黑暗的时候,清白的人才能显露出来。难道是因为他们把道德看得那么重,却把富贵看得这样轻吗?

还有版本译作:

当整个社会都污浊黑暗的时候,清洁高尚的人就突出了。难道不是因为他们把道德看得那么重,才把富贵看得如此轻吗?

老实说,我没明白这些译文是怎么处理句中的两个“其”字的。第一句似乎是把“其”译作“他们”,第二句的“其”干脆就视而不见。“那么重”是怎么个重法呢?“如此轻”“这样轻”又是怎么个轻法呢?

这样的译文读起来感觉像那么一回事,但我认为非常害人,尤其害小朋友。因为,这等于明白地告诉小朋友:文言文可以乱译!容易的字就译,不容易的字就混过去!

每每及此,心中就意难平!

最初,我是把这两个“其”字作为“其…,其…”的选择连词看待,即译作“是…,还是…”。勉强能通,但还是不通。

有关句中的“若彼”和“若此”,古代人理解就有很多分歧。

司马贞索隐:按:谓伯夷让德之重若彼,而采薇饿死之轻若此。又一解云,操行不轨,富厚累代,是其重若彼;公正发愤而遇祸灾,是其轻若此也。

张守节正义:重谓盗跖等也。轻谓夷、齐、由、光等也。

虽然这些注释对理解文义有些帮助,但也容易让人糊涂。

我认为,“若彼”,即“像那些操行不轨,但富厚累代之徒”;“若此”,即“像这些公正发愤而遇祸灾者”。

“重”和“轻”,倘若都是动词,那么,“重”和“轻”的对象是什么呢?是人还是物?

倘若像上述各版本译文那样说的是物,即“看重道德”和“看轻富贵”,那么,主语是谁呢?谁“看重”和“看轻”?他们?“他们”又是谁?指代前文中的哪些人呢?而且,“若彼”和“若此”的“彼”和“此”到底指代什么呢?是人还是物?

真是一团乱麻啊。

似是而非的译文最让人头痛。你说明白吧,意思又还有模糊之处;你说不明白吧,意思好像也大差不差的。

查遍虚词字典,仅在徐仁甫的《广释词》和王叔岷的《古籍虚字广义》中查到两个义项,可供分析。徐说“其犹当也”,王说“其犹所也”。

分析来,分析去,惟“其犹所也”比较贴切。

我们知道,“所+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性词组,因此,“其重”即“所重”,即“所看重的人”,“所轻”即“所鄙薄的人”。译作“所看重的东西”或“所鄙薄的东西”行不行呢?似乎行,就是后面的“若彼”和“若此”不好交代。

“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这个句子中----

“岂”表测度语气,是不是,莫非;

“以”是介词,因为;

前后“其”是结构助词,相当于“所”;

“重”是动词,看重;

前后“若”是动词,如同,像,在句子中作谓语;

“彼”是代词,那,那些,此处指代前文“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轻”是动词,看轻,鄙薄;

“此”是代词,这,这些,此处指代前文“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

“哉”是疑问语气词,呢;

原文是: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试译为:整个世道混杂污浊,清廉耿介的人才显露(出来)。(这种现象)莫非因为(世人)所看重的人像那些操行不轨之徒,所鄙薄的人像这些公正发愤而遇祸灾者呢?

上述思考并非达诂确论,仅抛砖引玉耳。

以上。

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翻译(岂若从辟世之士哉翻译)

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翻译(岂若从辟世之士哉翻译)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伯夷列传》中的“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怎么解?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