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江西宜春袁州府(袁州府宜春县志)

宜春——袁州府古城

据史料记载,汉高祖五年设宜春县,开始筑土城。隋开皇十一年开始设立袁州府,唐武德四年开始用砖筑内城,唐乾宁二年开始筑外城。五代时期,这里隶属于南唐。到南宋时,袁州古城与赣州古城并称为“铜袁铁赣”,是江西地区最坚固、雄伟的古城。但在1939年侵华日军飞机屡袭袁州古城后,宜春县政府为疏散军民在城墙上开豁口,东、南、西段城墙渐次拆除,仅存的北面城墙也在1994年因城市建设被拆除。

位置:宜春市袁州区高士南路东西两侧

江西宜春袁州府(袁州府宜春县志)

面积:

江西宜春袁州府(袁州府宜春县志)

推测袁州古城遗址

布局:

江西宜春袁州府(袁州府宜春县志)

城墙:唐代晚期和五代时期,砖除了修筑佛塔和墓穴,也开始逐步运用于修筑城墙,除了用砖,这个时期城墙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符合城墙的使用。

宜春市高士南路古城墙遗迹暴露面积约100平方米,高4至5米,地表散布一定数量的古代青砖。经文物考古部门调查,该遗迹用青砖和夯土组合砌建,体量巨大,符合古代城墙特征。

西侧古城墙呈梯形状,外壁用青砖砌筑,顶长4.75米、底长5.64米、高3.2米、厚0.9米,保留了61层砖;城墙内壁用白砖错缝平砌,顶长3.5米、底长5.5、高3.9米,保留了49层砖。西侧城墙保存完好,少数城墙砖上刻有“官”字和某种图案;东侧城墙可见部分断墙和青砖、白砖、石板。

江西宜春袁州府(袁州府宜春县志)

江西宜春袁州府(袁州府宜春县志)

据史料记载,我国用砖筑城的现象始于唐代。目前,西安、扬州等地的遗存古城墙为明代修筑,其唐代城墙只剩残迹。“宜春发现的高近4米、长达80米的晚唐五代时期砖包土城墙,可能是全国现存最完整、最雄伟的唐五代城墙,考古价值巨大。”

考古人员将出土城墙所用墙砖的大小与袁州古城墙北城墙出土的宋代至清代的城墙砖、城墙内、外壁之间的夯土层中出土的陶瓷片,以及与其他建筑遗迹的对比,并根据史料《袁州府志》有关筑城的记载,最终判断高士南路城墙遗址建筑于晚唐至五代时期。其中,外壁青砖墙砌筑于晚唐时期,内壁白砖墙筑于五代时期 。

据介绍,从这处晚唐古城墙遗迹可看出宜春古城墙走势、布局、构筑工艺及大体沿革。本次考古发掘的情况表明,宜春城墙自唐末始建,其构筑技术已较为成熟。“这次考古发现使号称‘铜袁铁赣’的袁州城垣重见天日,弥补了宜春的历史遗憾,是宜春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之一。”

同时,宜春晚唐古城墙遗址延续了始建格局,为探讨唐宋以来州府城制、城墙建筑史、城市发展史及古今重叠型城市研究提供了宝贵案例,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和展示价值。

价值:此次发现的古城墙遗址有可能是全国现存最完整、最雄伟的唐代城墙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宜春——袁州府古城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