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知礼守礼的重要性(知礼守礼是什么)

《论语·泰伯》二:知礼守礼是为人处事的底线

为人处事,是个非常简单的事情,只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事而异,尤其是由自己的悟性而异,基本原则就是您舒服。

孔子是这方面的至尊,他特别强调,为人处事的关键是知礼守礼,严格按礼节、礼仪、礼程、礼法、礼度、礼教、礼貌行事。

原文注释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葸(xǐ):拘谨、畏惧的样子。

绞:急切,说话尖刻,出囗伤人。

笃:厚待,真诚,扎实。

偷:淡薄,不厚道。

礼:做事的尺度、规矩,做人的规范、标准;为人处事主流遵守的规则、规范。

憨聊译注

孔子说:“殷勤恭敬而没领悟礼的真谛,就难免劳而无功;谨慎小心而没领悟礼的真谛,就会胆怯多惧;勇猛果敢而没领悟礼的真谛,就会莽撞乱作为;心直口快而没领悟礼的真谛,就会尖酸刻薄让人浑身不舒服。君主用真诚深厚的仁德感情对待自己的百姓,民众中就会兴起仁德的风气;做官为政的不遗忘背弃他的故交旧朋,那民众就不会对人冷淡漠然。”

憨聊俗解

本章,孔子阐述礼的重要性,强调了好的德行一定用礼度规范,上位者必须成为知礼守礼典范的重大意义。凡事过犹不及,要适度合宜,讲究尺度,符合中庸之道;而上行下效是基本的人性,上位者要注意榜样作用。

——“恭而无礼则劳

为人,过分恭敬,不领悟此时此地的大家普遍遵守的规则规范,自己劳心劳力,会别人反感,还觉得你虚伪奸滑、谄媚巴结,给人留下笑柄。恭敬人有情有度,恰到好处。

比如,聚会时,一起吃饭喝酒,大家依照尊卑长幼,有序敬酒,你通过观察学习模仿,随大流,讲礼貌礼节,这就是适度。反之,过分恭敬或我行我素,都不合礼数。

——“慎而无礼则葸

处事,谨慎小心,没有礼数的督促动力和强制规范,就会畏手畏脚,止步不前。

比如,我们拜访某个地位、声望高的人,你非常恭敬他,可了他家门口,你还很谨慎,很紧张,又是不敢进,又是不好意思,还怕别人看见;尽管见到了“真人”,又不敢说话表达敬意和用意,非常拘谨,这就是“葸”。

谨慎小心和从容大方,要适可而止。

——“勇而无礼则乱”

为人,性格勇猛果敢,而不用礼法约束规制,就难免鲁莽、莽撞,甚至乱作为。

君子“三达德”:智、仁、勇。勇,仅位列第三,必须接受智和仁的指导和引领,勇要守的“礼”就是“智”和“仁”。只讲勇敢,没有礼度约束,做事难免过分,招致后患。

——“直而无礼则绞”

为人直率是好事,可如果不讲礼度,不看对象和场合,就好像绞绳绑在身上一样,弄得人非常不舒服。

你心直口快待人,让别人毫无自尊可言;你豪情万丈,不留余地,会让别人只能灰灰溜溜,非常难受,像被绳子“绞”住了。

即使做好事,也要讲究礼度,尽量让大家都舒服,千万不要道德绑架别人。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这个道理非常适应君民,我们运用于在家族关系中,“笃”可视为宽厚、忠厚、真诚,不虚荣,不高高在上;“亲”可看做直系亲属,主要是指父母兄弟姐妹夫妻;“民”可看做亲戚朋友,“仁”是指仁德。

君子在父母兄弟姐妹夫妻间宽厚、忠厚、真诚,不虚荣,真诚实施仁德,那亲戚朋友都会向你学习兴仁德之风。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故旧”主要指老朋友、老同学、老同事、老战友,“偷”主要指淡薄、淡忘。

你与故旧分别了,尤其是当官了,有出息了,千万不要遗忘故旧的情义,那自己身边的人也会向你学习,在人情方面,不淡泊,不淡忘,不薄情。

比如,有的人做了高官,每年都会抓时间挤时间,请家乡的老友坐一坐,永远保留一份旧情和联系,老友们都会感到很温暖,他有事情,也都愿意帮忙。

浅悟零存

我们为人处事,要敬先行礼到位,智慧与仁德相伴。

知礼守礼的重要性(知礼守礼是什么)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论语·泰伯》二:知礼守礼是为人处事的底线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