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蒲松龄 颜如玉(颜松龄医生)

蒲松龄《颜氏》:旧时代的新女性

在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时代,妇女被禁锢在深闺内室,其聪明才智被埋没,被压抑,不为人所知。蒲松龄却通过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体验,发现女性在聪明才智方面丝毫不输于男性,甚至常常还超过了男性,他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光彩夺目的女性艺术形象,把他对生活的发现与感受公之于世,一方面替有才智的妇女扬眉吐气,另一方面又对她们在当时的社会和现实生活不能获得与其才能相匹配的社会地位,不能享受与男子相等的权力而深为惋惜。《颜氏》就是这样的一篇杰作。

蒲松龄 颜如玉(颜松龄医生)

彭连熙 《历代才女》

颜氏是一个名士的后代,她从小就很聪明。“父在时尝教之读,一过辄记不忘。”她十几岁便学着父亲的样子吟诗作赋。父亲常常既赞赏又遗憾地说:“吾家有女学士,惜不弁耳!”弁(音变)是古代男子戴的一种帽子。父亲以她的聪明才智而骄傲,却遗憾她生为女儿身,不能像戴帽子的男儿一样通过读书获取功名,以建功立业,以光耀门庭。

颜氏后来嫁给一个教书的穷书生某生。某生是个美男子,丰仪秀美且能说会道,结婚后夫妻相亲相爱,“鱼水甚欢”。但当颜氏看到丈夫的文章后,却不由得苦笑起来:“文与卿似是两人,如此,何日可成?”她发现丈夫的文章和他的外貌相比,差别简直太大了。要像这样何时才能考中呢?于是她“朝夕劝生研读,严如师友。”日夜劝丈夫刻苦攻读,像严师一样管教他,像益友一样帮助他。天刚黑,她就点了灯坐在桌旁读书,给丈夫做表率,直到鼓打三更才上床休息。过了一年多,丈夫的文章就比以前写得好多了。“而再试再黜”,就是考了两次都落榜了。他失意痛苦,想到生活艰难,前途渺茫,不禁“嗷嗷悲泣”,唉声叹气甚至伤心落泪。颜氏见他这样,诃之曰:“君非丈夫,负此弁耳!使我易髻而冠,青紫直芥视之!”她责骂某生,算不得什么大丈夫,配不上你头上那顶帽子!我若要是个男儿身,到科场上求取功名富贵,就像从地上捡一根草那么容易!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女子的才能被压抑,被摧残,“女子无才便是德”是集体认同。但颜氏却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她的才干胆识远在其丈夫之上,她所展现出的自信与豪霸之气令人耳目一新,真为女子扬眉吐气!

蒲松龄 颜如玉(颜松龄医生)

彭连熙 《历代才女》

丈夫正心烦意乱,听妻子口出狂言,气得眼珠都要鼓起来了,回骂道:“闺中人,身不到场屋,便以功名富贵,似汝厨下汲水炊白粥;若冠加以顶,恐亦犹人耳!”某生虽然是一个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只会“嗷嗷悲泣”的阘茸(音踏荣,庸碌无能)男人,但他却有平常男人对于女子的轻蔑,他斥责妻子:你一个妇道人家,整天窝在家里知道些什么?你连考场是什么样子都没有见过,以为求取功名富贵就像在厨房舀水煮饭一样容易吗?你若是男人,还不是同别人一样!丈夫的话,说出了男权社会对于女子的偏见。“闺中人”既规定了女子的生活范围和方式,也限制了女性的眼界和见识。“闺中人”几乎可以看作是无能、无才、无用的代名词。但颜氏却以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人的才干与人的头上是否戴帽子并没有必然联系。巾帼不必不如“弁”。妇女具有与男子相同的才能和品德,有的甚至超过某些男子,因而,她们有足够的条件以立德、立言、立功。

蒲松龄 颜如玉(颜松龄医生)

彭连熙 《历代才女》

她笑道:“君勿怒。俟试期,妾请易装相代。倘落拓如君,当不敢复藐天下士矣。”颜氏决定改装成男子去应试,并且告诉丈夫:“如果也像你这样屡考不中,我今后再也不敢蔑视天下读书男子了。”

后来,她与丈夫以兄弟相称回到了丈夫的老家,改名化装以丈夫弟弟的身份参加考试,“会学使案临,两人并出。兄又落。弟以冠军应试,中顺天第四;明年成进士;授桐城令,有吏治;寻迁河南道掌印御史,富埒王侯。”学使来考试,兄弟一起去应试,“兄”又落榜,“弟”却考了头名;去考举人,又得了个第四名;第二年,便考中了进士;后来就做了桐城县的知县,由于政绩突出,不久便被提升为河南道掌印御史,从此富贵得如王侯一样。此时的颜氏可以说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她的功名令多少男子难以望其项背。

蒲松龄 颜如玉(颜松龄医生)

彭连熙 《历代才女》

她以男儿身份“宦迹十年”,后来托病辞官,回归故乡。不久,明朝灭亡了,天下大乱起来,她才告诉她的本家嫂嫂实情:“实相告,我小郎妇也。以男子阘茸,不能自立,负气自为之。深恐播扬,致天子召问,贻笑海内耳!“告诉嫂嫂,”他“本是她的小叔的妻子,因为丈夫懦弱无能,屡考不中,才负气这样去做的。但又怕时间长了走漏消息,招致皇帝询问,被人耻笑,所以托病辞官回乡。”嫂不信,脱靴而示之足,…视靴中,则败絮满焉。“她让嫂嫂看自己脚上穿的男式靴子里填满了碎棉絮,嫂不禁愕然。

颜氏有文采,在制艺文上超过男人,在科场上连战告捷;有治国才干,政绩超出男子,在官场上名声大噪。她女扮男装,把封建重压下妇女被压制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这个女状元如同代父从军的女将军花木兰,让人感叹:谁说女子不如男!从蒲松龄所塑造的颜氏这个才女的形象可以看到,他不仅不认为女子不如男子,甚至常常有超过男子的地方。对妇女有这样的认识和见解,在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蒲松龄 颜如玉(颜松龄医生)

彭连熙 《历代才女》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三从”“四德”束缚和禁锢了女性的思想和才干。“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规定了女性对于男性的依附地位;“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是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生活规范和要求。在封建礼教的重重禁锢下,妇女失掉了做人起码的权利。源自男尊女卑的集体认同,因而在妇女本身也产生出自轻自贱的观念,觉得生而为女子,就应该依附于男子,被轻视,被奴役,就是自己的命运。所以,轻视妇女的,不仅是男子,也包括妇女自己,这种现象至今还有遗迹存在。

对于这种自古以来就存在的轻视妇女的现象,明代的思想家李贽发出了为之鸣不平的呼声。当时盛行“女子见短,不堪学道”的观点,认为妇女目光浅,见识短,没有资格读书讲学,他在《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中对这种偏见进行了有力的驳斥:“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他不认为女人的见识就是浅见,人可以分男女,见识并没有男女之别;见识可以分深浅,但认为男人的见识都深刻,女人的见识都短浅,这怎么可以呢?倘若是女人的形体,却有男人的见识,她乐于听到正论,知道世俗的话不值得听,乐于学习超脱世俗的佛道,知道俗世不值得留恋,那么,当今世上的男子见至到她,都该羞愧得流汗,不敢出声。他早就发现,女子和男子并没有才智上的差别,批判了男女有别和男尊女卑的偏见,萌芽了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蒲松龄生活在明末清初,深受此新思潮的洗礼。对妇女的认识与理解已大大不同于传统的儒家思想,表现在他的作品中,塑造出了像颜氏这样的可称为“旧时代的新女性”形象。并在“异史氏曰”中感叹道:“翁姑受封于新妇,可谓奇矣!然侍御而夫人也者,何时无之!但夫人而侍御者,少耳!天下冠儒冠、称丈夫者,皆愧死矣!”把大男子伟丈夫的气概和功业赋予女性,针砭儒林士子的懦弱平庸,进而表达了对整个男性世界的批评和否定。

蒲松龄 颜如玉(颜松龄医生)

彭连熙 《历代才女》

“于是使生承其衔,仍闭门而雌伏矣。而生平不孕,遂出赀购妾。”颜氏最后让丈夫承袭了自己的官职,自己复归“闺中人”的身份。由于自己女扮男装在外做官十年之久,没有生下孩子,只好自己出钱为丈夫买了一个妾。她对丈夫说:“但凡做大官的人,都买小老婆和丫鬟享用。我做了十年官,还是一个人。你有什么功德,坐享佳丽?她的丈夫开玩笑说:“面首三十人,请卿自置。“这当然只是一个玩笑。颜氏不会,也根本不可能置面首,而她的丈夫却心安理得地、名正言顺地以传宗接代的名义纳小妾,买丫鬟。颜氏“夫人而侍御”,堪称女中伟丈夫,她鄙视那些”侍御而夫人“,即表面是达官贵人而实际比弱女子还懦弱无能的男人。但在婚姻家庭中,她依然不能和丈夫享有同样的权利。

蒲松龄的生花妙笔并没有停止在颜氏如何以聪明才智为女性扬眉吐气上,而是进一步描写颜氏后来把功名让给了丈夫,自己闭门雌伏,复归“闺中”。这个结局令人感觉意味深长。其实,在男尊女卑的时代,男女永远不会真正平等,这就是蒲松龄笔下的历史真实。

蒲松龄 颜如玉(颜松龄医生)

彭连熙 《历代才女》

在颜氏身上,寄托着蒲松龄的浪漫想象和理想人格,体现了他不同于传统的新的女性观,这是《颜氏》的思想价值和意义所在。但他也不回避现实的沉重和历史的真实,使颜氏这个女扮男装的传统形象,既闪耀着新思想的光芒,又裹携着厚重的旧时代的风尘,从而拥有了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蒲松龄《颜氏》:旧时代的新女性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