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道德经第23章希言自然(道德经 希言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解读:希言自然,道不远人!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原文: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有不信。

道德经第23章希言自然(道德经 希言自然)

高人解读:

此章言其自然。不待作为。希言者。言贵於无。如飘风亦然。倘天心不静。飘风即起。不能恒耳。如人之功。其铅方起。意即外驰。岂能恒乎。骤雨如人之功。水方来朝。心即他向。火不能降。虽朝无益。如骤雨不终日耳。如此用功。孰谓是先天地。此乃毂之余。天地尚且不久。火来水散。水来火灭。不能合一。天地岂能久乎。人妄采后天。乾坤豪无主机。人乃神也。神岂能返舍。无是理也。故从事于道。言静极之功。去有而就无。故从之静。从之无道者。同於道。同天地不言太虚之体。德者同于德。同天地生化万物之机。失者同于失。同天地虚灵不昧。无言无动。而合天地之道。同于道者。同生化肃杀之机。如人有动有静。相生相克。与天地无丝毫差谬。乐自然之道。故得之。同於德者。同天地含弘广大。无不覆载。其有容也若此。乐其自然之道。故得之。同其失。同天地虚灵不昧。风云雷雨。无意而生。无意而散。丝毫不著。如此容静。包罗乾坤。听其自然。合天地。乐我自然。希言之道。故得之。如此合天。信之犹为不足。焉有不信之理乎。太上教人。不过体天。惜己而修。忘德忘失。无容心于物也。

“希言自然”,是说自然大道至极尊贵至高无上,无以言表。自然者,无极永恒之真空,无极,言其无限、无量、无边无际,无生无灭、无始无终,无在无不在;永恒,言其亘古不变;真空,言其无形无象,无气无物,而为形象气物之源、之祖,一无所有,而为万有之根。亘古不变,而为千变万化之基。

道德经第23章希言自然(道德经 希言自然)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

从无生无灭,不增不减永恒自然观察天地之间疾风骤雨,与在天地之间、疾风暴雨之中观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以此幻化生灭,有始有终的物质现象、显象,引导人认知无生无灭,无始无终自然永恒之道。狂风暴雨,天地之为,尚不能久,人应该如何?

“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圣人一如既往指向至极尊贵至高无上大道,并且告诉我们,道不远人,“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於道”,从事,心通自然大道,念兹在兹,则同于道,与道合真。与道合真,就能以道教人,此“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也。

道德经第23章希言自然(道德经 希言自然)

“德者同于德”,是教人恢复本有明德。德者,人的天赋良知良能,德源于道,所以道德并称。不离天赋良知良能,谓之德。天赋明德,具备感知万事万物的功能,又叫理智。失去理智就不是“德者同于德”了,

德者人人本有,有而不知其有,是失德,明其本有之德,不失其本有明德,时时刻刻合于天赋明德,同于天赋良知良能,无一丝一毫做作、勉强,无为而至,自然自在,是“德者同于德”。

“失者同于失”。

人的感知一切的能源是德,失去本有光明理智的德,就是失,也就是失去自我。失去、迷失自我,则茫然无措,陷于喜怒哀思悲恐惊,陷于幻化无常的生灭轮转,疲惫痛苦,不能自拔,是失去德而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道是至高无上的,道是万物之母。道是生育一切万灵生命之根,道是涵养万有生命之源。道不生灭,道不增减,道不远人,知道、悟道、证道、得道,道可以洗刷一切污垢,使人的生命获得新生与永生。人之与道,如同婴儿之与慈母,母子连心,息息相通,子求母、母必应,是“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德者,天赋真生命,安身立命之本。时时处处合于天赋良知良能,明德本性,光明理智,是仁德之乐,是至善、是极乐。

道德经第23章希言自然(道德经 希言自然)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失去天赋良知良能,失去明德至善之乐,以患得患失物质享受为乐,以幻化无常五蕴六识为乐,人也能乐此不疲,颠倒梦想在其中轮回往复,此乐非真乐,不能长久,所以谓之“失”,失去自我,没有真乐。

“信不足。有不信。”

信,是人的明德心性,人的明德心性是信体。失去明德心性本来光明,是信不足,也叫德有亏,迷失了本来天赋良知良能,信不足了,才不信大道明德。

本章节,圣人揭示了人的生命之根,万有之源。从物质世界变化无常现象引导人认知自然永恒大道,回归明德良知良能,从失德悖道的状态中清醒过来,同于自然永恒之道。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解读:希言自然,道不远人!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