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乱山深处过重阳,走马吹花无复、少年狂(乱山深处过清明)

乱山深处过重阳,走马吹花无复、少年狂

“乱山深处过重阳,走马吹花无复、少年狂”,

看到这两句诗,脑海中最先跳出来的是

南宋词人刘过的《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们回不去了!

少年,青春,我们曾在那个懵懂无知的年纪里,

有着携酒纵情,恣意轻狂,敢仗剑走天涯的豪情,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少年狂”已消磨殆尽,

“少年游”之兴,早不知所踪……

即便有条件像少年时那样载酒买花、走马吹花,

当年的心情却再也找不回来了。

乱山深处过重阳,走马吹花无复、少年狂(乱山深处过清明)

今天,再读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词:

南歌子·道中直重九

作者:赵长卿

此日知何日,他乡忆故乡。

乱山深处过重阳,走马吹花无复、少年狂。

黄菊擎枝重,红茱湿路香。

扁舟随雁过潇湘,遥想莱庭应恨、不同觞。

乱山深处过重阳,走马吹花无复、少年狂(乱山深处过清明)

“道中直重九”,直即“值”,正逢,碰上之意;“重九”即九九重阳节。

这天,赵长卿还在异乡途中,既无酒朋诗侣可与相聚,也无家人可与相亲,其处境不可谓不凄凉。

“此日知何日”,他不可能不知道 此日为重阳日,但却故意发问,可见心思凄迷。古诗词中,相似的表达一般有两种情况:一为极喜,一为极悲。“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乐极而忘乎所以,故记不清日子;“此日知何日,他乡忆故乡”,悲极而神思恍惚,也会不确定日期。

乱山深处过重阳,走马吹花无复、少年狂(乱山深处过清明)

等到回过神来,才发现,这个重阳节竟在“乱山深处”度过。“乱山”已让人怅惘,“深处”则更添孤独。所以,即便作者努力调整心态,骑马驰骋,吹花游艺,却也找不到少年时的那种狂兴。

乱山深处过重阳,走马吹花无复、少年狂(乱山深处过清明)

过片承“过重阳”写节俗。与重阳节有关的黄菊、红茱萸,如今都有:菊花开得很盛,花压枝重;茱萸沾露,香气弥漫小路,可这又有什么用呢?游子不是游人,终究没有赏玩的心情。他此时乘一叶扁舟,正跟随大雁一起渡过潇湘。

“遥想莱庭应恨、不同觞”,这里化用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之意,说家里的父母心里应该有遗憾,因为儿子在外奔波,无法同他们一起举杯共度佳节。“莱庭”,用“莱庭戏彩”或曰“莱衣彩戏”典故,表达不能在父母跟前尽孝的悲哀。

乱山深处过重阳,走马吹花无复、少年狂(乱山深处过清明)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乱山深处过重阳,走马吹花无复、少年狂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