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不朽的诗篇什么意思(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

不朽的诗篇

他被俘了!

三年前他放下手中的笔和酒杯,拿起杀人的剑、穿起沉重的铁甲,迎着蒙古人的铁骑走向战场。但纵有一腔报国热血,受限于重文轻武的朝廷和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大臣们,在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的蒙古骑兵不断冲击下,文天祥最终没能力挽狂澜。他带着残兵一路战火一路败退,苏州、临安、温州,最终在广东汕头潮阳县被元军俘虏。

他被押解至元军张弘范的大营中,张弘范露出得意的笑容,他抿着嘴看着早已贵为丞相的文天祥。他知道这个20岁就高中状元,以一己之力扛起抗元大旗丞相话语的力量,想让他给另一个抗元大将张世杰写劝降信。

文天祥写了,但不是劝降信,而是劝抗信,一首《过零丁洋》鼓励张世杰继续高举抗元大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写完这封信,文天祥已做好了慷慨赴死的准备。但元帝知道他是一名义士忠臣,想让他为己所用,便让士兵尽快将文天祥押往元大都。在路上,文天祥八天没有吃饭,也许是天怜英才,他没有死。有了北上这一路的见闻,他知道自己已无力回天,但也许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启迪民众,那就是搜集中华民族忠臣义士的壮烈之举来体现浩然正气。

囚车路过山东德州时,他想到了颜真卿。想起颜氏兄弟的节义,写下一首诗来自勉:乱臣贼子归何处?茫茫烟草中原土。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行天。这时候的文天祥明白了一个道理:眼前的成败荣辱,在历史中不过是沧海一粟,当百年后,判定成败的不是权势、金钱,而是精神。

到元大都后,元朝统治者对他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许以高位,文天祥都誓死不屈,决心以身报国,丝毫不为所动。文天祥在狱中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但文天祥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他一直不愿意接受元朝的高官厚禄,最多愿意以一个道士的身份做顾问,以此整理传承中华文明。首先写就的是《正气歌》,这首诗通过十二位忠臣义士的壮烈之举来体现浩然正气,表达他对浩然之气的热情礼赞和自己忠于宋室、矢志向南的心情,充分体现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但曾被他以“悠悠成败百年中,笑看柯山局未终。金马胜游成旧雨,铜驼遗恨付西风。黑头尔自夸江总,冷齿人能说褚公。龙首黄扉真一梦,梦回何面见江东。”的投降派代表,比他年长十余岁状元丞相留梦炎不愿意给文天祥一条生路。为人奸诈、见风使舵的留梦炎知道,如果让文天祥这样的反抗者都活着,那他们举国投降的人算什么?不得被人们的唾沫星子淹死?他以文天祥如果回到南方,会再次号召民间起义为由,力劝朝廷杀掉文天祥。

终于,元廷的耐心也被磨灭了,将文天祥斩于菜市口。其后,在其衣服中发现文天祥的最后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在民族危亡时刻,总会涌现出文天祥这样的仁人志士。他们用那些看起来注定失败的抵抗,为中华文明争取了避免一输到底的砝码,争取了未死者隐忍的权利,争取了后来者复活的机会。

正是一首首像《正气歌》和《过零丁洋》那样不朽的诗篇,维护和弘扬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我们才能够“驱除胡虏,恢复中华。”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不朽的诗篇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