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西安大兴城遗址(西安大兴宫)

「西安文脉述略」大兴皇城

西安大兴城遗址(西安大兴宫)

来自:悦鉴西安

隋大兴城的兴建,不仅合理地利用了长安城北郊原隰相间的地貌特点,而且还分别给它们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大兴城建设中在高地上布设各类建筑时运用了《周易》中“六爻”的理论,改造曲江为皇家禁苑芙蓉园时又引入了曲水流觞的人文传统。因此,隋朝的大兴城既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设史上的典范,即使在今天仍有其不朽的创新与经典精神。

公元581 年,隋文帝杨坚废北周静帝自立,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隋文帝雄心勃勃,先后消灭了南方割据的后梁和陈,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南北朝分裂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建立了大隋王朝。隋文帝建隋之初仍然沿用北周的旧都,即西汉长安城,但这座城市历时久远,又经战乱滋扰,已经残破不堪。生活垃圾的污染使这座都城的地下水出现碱卤现象,根本无法饮用。更加上汉长安城局蹙于龙首原与渭水河道之间,相对狭小又无法扩展,且容易遭受洪水的侵袭。

据《汉书·成帝纪》记载:三年“秋,关内大水。七月,虒上小女陈持弓闻大水至,走入横城门……吏民惊上城”。像这种渭河向南泛滥的事情,自西汉晚期时常会给京师长安城带来恐慌。隋文帝即位后,传说不久做了一个梦,梦见洪水淹没了长安城。后人解释为这个梦预示着隋朝为李渊所灭,“渊,大水也,李渊正是唐朝开国之君”。这当然只是迷信附会之说,实际上这个梦很可能是原先的京城长安距离渭水较近,在此宫殿居住的隋文帝担心水患的一种心理潜意识反映。

西安大兴城遗址(西安大兴宫)

隋文帝决定重建都城更大的原因是其立志恢宏,欲体现隋王朝的强大与创新。经过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融合与发展,及至隋朝,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又将迎来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新时期需要一个全新的都城作为其政治文化的中心舞台,于是举世闻名的隋大兴城就应运而生了。开皇二年(582),隋文帝亲自部署勘察了西安附近的地形大势,并从风水角度“谋筮从龟,瞻星揆日”,即占卜筮测,法天象地。经过一番精心选择后,隋文帝认为“龙首山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于是正式确定在汉长安城东南的龙首原上建设新的大隋王朝的都城。

龙首山又称龙首原,是指从南山北麓伸向渭河的诸高冈梁原的统称。汉辛氏《三秦记》中说:“龙首山长六十里,头入渭水,尾达樊川。头高二十丈,尾渐下,高五六丈,土赤不毛。昔有黑龙从山出,饮渭水,其行道因成土山。”龙首原从秦岭北麓到渭水河畔六十里,其南半部是海拔较高的黄土台原,高程在500—600 米之间。其各个区域后世又有不同的称呼,或曰少陵原、或曰鸿固原、或曰凤栖原,因时代叠变,空间交叉,各原具体所括范围已难以准确堪认。北半部是东北西南向的黄土梁与洼地相间分布的地貌,著名的有曲江池洼地、兴庆池洼地、大雁塔黄土梁、乐游原黄土梁等,最北侧的黄土梁相对高度较大,像龙头高昂,是狭义的龙首原所指。实际上,这些黄土梁全都是广义龙首原向西发育的支脉,也属于隋文帝所谓“川原秀丽”的龙首山。

龙首原这种南高北低、东西向梁川相间分布且东部相对较高的地理特征是秦岭与骊山两大凸起板块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西安小平原,龙首原在风水地理上占据优越地位,传说是古代黑龙留下的痕迹,是真龙天子的“定鼎之基”,汉长安城即在狭义龙首原北侧原畔,因此隋文帝选龙首原作新都居址也是理所当然。隋文帝确定了新都建于龙首原上这个大原则后,而把新都具体位置选择、城郭布局等都交给了当时著名的城市设计大师宇文恺。令其具体筹划建设事宜。“公私府宅,规模远近,营构资费,随事条奏”,由此,宇文恺成为隋朝大兴城的总设计师。

西安大兴城遗址(西安大兴宫)

宇文恺认为龙首原南部的黄土台原区域地势过高,城市供水难以解决,而北部的黄土梁洼相间地区南北长约10 千米,东西宽约17 千米,选择此处建都可使城市有足以回旋的余地,向东西南北四方皆可展开扩建,又距浐、灞、沣河诸水较近,可从东南、西南两个方向同时引水,使都市清水源源不断。更为重要的是选择这块地方作为新都的具体城址,也与宇文恺设计大兴城的指导思想不谋而合。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记载:初,隋氏营都,宇文恺以朱雀街南北有六条高坡,为乾卦之象,故以九二置殿以当帝王之居,九三立百司以应君子之数,九五贵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玄都观及兴善寺以镇之。宇文恺把《周易》的乾卦卦象与理论运用到都城的设计之中,从龙首原北部梁洼相间的天然地形中找出了六条东西向横亘的高坡,以象征乾卦的六爻,并从北向南按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的顺序排列下来,布置各类建筑,显示出特殊的功能分区。这就给现实地形赋予了一种人文的精神,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实现了都城布局既理想化、又具神秘感的效果。

西安大兴城遗址(西安大兴宫)

第一道高坡叫九一,为龙首原黄土梁,是龙首原向西延伸的正脉,也称龙首原。这里地势相对较高,都城的北城郭线就从其南缘通过。第二道高坡即九二,为劳动公园黄土梁。因为《周易》乾卦卦辞说“九二”是“见龙在田”,象征着真龙出现在地上,因此只能在九二高地上布设宫殿,“以当帝王之居”。这就是太极宫城的设置点。第三道高坡即九三,为槐芽岭黄土梁,在宫城之南,被认为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的地方,把政府机关安排在这里,自然可显示文武百官效忠皇帝,努力工作的情况。因此集中了行政办公机构的皇城就布置在紧靠宫城的南侧。宫城、皇城占据有利地形,又与市坊隔离,除考虑防御安全外,也有便于工作的考虑在内。所谓“皇城之内,惟列府寺,不使杂居,公私有辨,风俗整齐,实隋文之新意也”。

宇文恺的这种创新,根据《周易》的理论,九五高地是“飞龙在天”的地方,位置特别尊贵,一般人居住不得。因此宇文恺有意把玄都观和兴善寺安排在九五高地上,作为供奉神圣的场所。兴善寺现仍然在西安雁塔区小寨西北角,正位于朱雀大街东侧,隋时范围很大,占据一坊之地,其西侧朱雀路对面应该是同占一坊之地的玄都观所在。今陕西省体育场对面草场坡一带,唐时为永乐坊位置,裴度来长安占居其地,有人即告他图谋不轨,有篡权之意图,谓:“名应图谶,宅据冈原,不召自来,其意可见。”

西安大兴城遗址(西安大兴宫)

多数学者认为永乐坊即在九五高地上,如此则九五高坡,由相近的西安交通大学黄土梁与乐游原黄土梁共同构成。九五高地的东部,南有乐游原,北有胭脂翡翠坡,是隋唐长安城中的著名风景区。乐游原海拔450 米,是城内地势最高的东原头,登上原顶可以俯瞰全城风光,“京城之内,俯视指掌”。宇文恺在原南侧建立灵感寺,用于追祭修城时搬迁坟墓主人们的幽灵,这就是后来唐代著名的青龙寺。而对原面却基本不作处置,空下来供给京城市民登高游乐之用。

胭脂翡翠坡在今西安交通大学校园范围,是隋唐长安城歌妓的集中居地。九六是大雁塔黄土梁,隋代也设寺观于高冈,唐初发展成著名的大慈恩寺,今存大雁塔即唐代建筑。除了皇宫、政府机关、重要寺观占据有大兴城内的高地之外,达官贵人也竭力向地势爽垲的冈阜发展。唐朝天宝年间,匠作大臣康巩言就在新昌坊营建私第,“自辨冈阜,以其地当出宰相”。这种利用高地布设重要建筑物的特点,既可表现建筑的宏伟壮观,又增加了城市的立体空间。

如果把隋大兴城内的建筑物连同地形绘制成立体透视图,则高低错落的建筑艺术特色十分明显,那就是宫殿最高,政府机关次之,寺观和要人住宅又次,最下层是一般居民的住宅。不难看出,整个大兴城的建设立体空间感强烈,层次分明,实在是一幅壮丽的不朽画卷。本来高低不平的城市地形对都市建设来讲并不算有利,但经宇文恺如此的规划设计后,反而为大兴城增添了不少光辉色彩。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西安文脉述略」大兴皇城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