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唐朝浅水原战役

唐太宗之浅水原复仇之战

八月,大获全胜的薛举准备乘胜直取长安,结果大军未行,薛举病故。

太子薛仁杲即位。

薛仁杲力大无穷,善于骑射,在军中号为万人敌。其为人嗜杀残忍,曾经俘获南北朝文学家庾信的儿子庾立,想将其收为麾下。

庾立拒绝,薛仁杲发怒,命人把他绑起来,架在柴堆上,大烤活人。在庾立那不似人间的惨叫中,一片一片割下熟肉,与将士们分食。

“穷南北之胜”的一代文学集大成者庾信的儿子,竟被薛仁杲活活虐杀!

薛仁杲继承父亲遗志,向长安进发,包围了泾州。唐王李世民再次披挂上阵,率军征讨薛仁杲。

薛仁杲遇长平王而退。

薛仁杲派高址人假装以城池降唐,骗出守卫泾州的骠骑将军刘感。刘感发现上当被俘后,假意投降,被薛仁杲带到泾州城下,让其劝降泾州。

“告诉他们,援军已败,尽快投降!”

刘感来到城下,看着泾州城。那里有他的同僚、部下,有他发誓要守护的百姓。此刻,他们或是用疑惑的眼神,或是用胆怯的眼神,或是用信任的眼神,遥望着他。

彷佛,已是穷途末路的小鹿,无助彷徨;又似是强弓末弩,强自支撑,再难为继。

他眼里饱含热泪,大声喊道:“将士们!反贼已经没有粮食了,他们即将灭亡!”

薛仁杲正得意地看着城上众人,等着刘感劝降,即可不战而胜。却冷不防听到刘感喊出这句话,一个反手甩在刘感脸上,刘感顿时吐出一颗和着血的牙齿倒在地上。

脑袋嗡嗡作响,脸火辣辣的疼。刘感没有停歇,怕是来不及说完一样大喊:“唐王的几十万大军已四面而来,大家不要担心,坚持住!!”

“把他给我埋起来!!”薛仁杲怒不可遏,命人将刘感下半身埋在坑里,自己跑马把刘感当作活靶子,射箭。

薛仁杲怒气冲天,却不肯一箭射死刘感。猫抓老鼠一般,箭箭避开要害。

刘感不为所动,依然高声怒骂,甚至没有痛呼呻吟。

“嗖—”一只利箭没入刘感左眼,锥心噬骨的疼痛席卷大脑,刘感晕眩了一下。但是下一刻,他骂得更大声了,声声凄厉,字字泣血,带着要拉对方下地狱的愤怒!

“刘将军!”

长平王李叔良和守成的将士们在城墙上看到这一幕,目眦尽裂,泣不成声。

当初薛仁杲第一次包围泾州的时候,泾州城中粮尽,众人只能忍痛杀马为食。刘感将军把珍贵的马肉分给众人食用,自己却只吃马骨汤泡木屑来充饥。

如今他们爱戴的、想要以死效忠的刘将军就这么在他们眼皮底下被敌人凌虐,自己却只能看着、听着!

众人心如刀绞,恨不得自己代替刘将军!

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真痛煞人也!

“嗖—”最后一只利箭结束了勇士的生命。

一直到死,从头到尾,刘感始终未露出一丝胆怯和退意。

铮铮铁骨,不过如此!

刘感的死带来的愤怒化作动力,将士们众志成城,誓与城池共存亡!

十一月,李世民大军终于抵达。

众将士纷纷请战,李世民按兵不动。

李世民道:“我军新败,士气沮丧。贼恃胜而骄,有轻我心,宜壁垒以待之。彼骄我奋,可一战而克也。”

众将士不服,还要争。

李世民沉下脸来:“敢言战者,斩!”

两军相互对峙六十余日,薛仁杲手下大将宗罗喉数次前来挑战,李世民按甲以挫之。

宗罗喉每次来挑战,嘴巴都不老实,什么难听说什么。众将士恨不得立刻出战,李世民却说:还不是时候。

众将士心里憋了一股气,却无处发泄。

这天,李世民正在研究行军地图,手下来报:有两个人自称是薛仁杲的手下大将,前来投降。

李世民大喜,知道薛仁杲手下离心,时机到了。

他召集众将,道:“彼气衰矣,吾当取之!”

憋了两个多月的将士们终于有了发泄之处,个个鼓着劲,只恨不得立刻上阵砍杀敌人!

“庞玉!”李世民取出一支令箭。

庞玉大喜,忙上前:“末将听令!”

“我命你在浅水原南列阵。”

“是!“庞玉答得铿锵有力,面对众将嫉妒的眼神,得意洋洋。

李世民看着他得意的样子,微笑道:“只需败,不许胜!“

“是!啊?“庞玉刚想拍胸脯,听到李世民后面的话,就呆住了,掏掏耳朵,怀疑自己听错了。

看着众将幸灾乐祸的样子,他不满道“大王……“

“去吧!“李世民不待他说完,命令道。

尽管心中有诸多疑惑和不满,将令不可违,庞玉只得领兵而去。

李世民又安排一番,众人纷纷领命而去。

薛仁杲军中缺粮,众将渐渐离心,他早就按捺不住了。此刻突然听闻唐军在浅水原南岸列阵,薛仁杲大喜,派大将宗罗喉前去迎战。

两军一碰,庞玉即溃,宗罗喉没想到唐军这么不禁打,率军乘胜追击。

突听后方传来喊啥之声,原来李世民亲自率军杀来,宗罗喉忙回师迎战。

只见李世民一马当先,带着数十骑冲入敌阵,所到之处,无所披靡!

王师见自家王爷这么猛,士气大振,表里齐奋,呼声动地。宗罗喉大溃,将士纷纷溃逃,自相践踏,拥挤投入涧谷者,不可胜计。

宗罗喉下令退兵,李世民欲追。

窦轨扣马苦谏道:“王爷,仁杲犹拒坚城,虽破罗,未可轻进,请且按兵以观之。”

李世民说:“吾虑之久矣,破竹之势,不可失也,舅勿复言!”

说罢,舍弃步兵重甲,只带着两千余轻骑进军薛仁杲。

薛仁杲在高址城下列阵,李世民依泾河面对薛仁杲营地。

薛仁杲手下的骁将争相到唐军阵前投降,薛仁杲惧怕,带兵进城据守。

天快黑时,唐大军相继到达,包围城池,半夜,守城之人纷纷下城投降。

薛仁杲无计可施,出城投降。

唐军一片欢腾,众将领纷纷前来祝贺。有人不解问道:“大王野战破贼,但其主尚保坚城。大王舍弃步兵,没带攻具,仅带着轻骑追击到城下。我们都认为无法攻克城池,结果却这么快就取胜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李世民笑道:“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

见众人仍是不解,李世民解释道:“罗喉恃往年之胜,兼复养锐日久,见吾不出,意在相轻。今喜吾出,悉兵来战,虽击破之,擒杀盖少。”

众人点点头,战场上,实际只击杀对方两千多人。

李世民继续道:“那时候若不急追,他们回到城池,薛仁杲抚慰再战,结果就不好说了。并且薛仁杲众兵都是陇西人,一败彼退,来不及回城,败归陇外,则高址自虚,我军随而迫之,所以惧而降也。”

说白了就是不给对方喘息谋划的时间,打的就是措手不及、自失方寸。

“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

众人恍然大悟,纷纷道:“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这是李世民第一次真正独自挑大梁带兵打的一场漂亮的打胜仗,从此秦王李世民的名声大振,众人开始拜服。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唐太宗之浅水原复仇之战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